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范文

    桂平

    摘要:问题意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知状态,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会试图通过自身的能力去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意识属于在学生自我认知矛盾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有效自我调整,这种意识尤其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5-201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以及模式均不再符合当今教学发展的需要,一种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逐渐应运而生。所谓问题导学教学,指的是高中历史老师在开展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其不再通过直接性知识传输的方式开展教学,而是通过将知识转化成为问题,而后再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并让学生在思考历史问题的同时学习历史知识,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但是,历史老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时,其要注重所提问题之间的逻辑性以及衔接性,切不可随意发问,否则不利于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深入思维,自然也就难以发挥出问题导学教学的最终效果。

    一、“问题导学”模式概述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作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问题开展。这个模式突出了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学习什么知识、何时学,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都是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的。通过对问题的把握,学生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能形成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模式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不再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而是真正主导自己学习的人。学生需要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与同学合作或者独立地设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学习框架,积累更多的学习方法。

    二、问题导学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针对历史课程的连续性与多层次性,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去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应对一些具有质疑性的历史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看法,也就是说固定模式下的历史教学会产生一些所谓的定论,而这些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改革中应尽量还原历史真相,对一些所谓的定论进行突破,从而有效对学生的思考空间进行拓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共融性。教师针对具体场景提出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奥秘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也与核心素养的第一点不谋而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增强活跃度进行问题二次探究

    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这种具有代入感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对历史事件进行有选择的播放,让学生通过音形影的动态画面看到当时的历史[3]。这种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活跃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宽泛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同时也可以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二次探究。这种对于问题的深度思维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可以是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面对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布置课后作业,引发学生深思

    一般而言,高中历史老师在开展问题引导教学时,其主要针对于课前的思维引导和课中的问题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教学。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歷史老师在带领学生系统梳理历史课堂知识之后,便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继续引导学生深思。这既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也是为了将问题引导教学的方式贯穿教学始末。但是,历史老师再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深思时,要注意所提课后问题的深入性,而不能再类似问题贯穿课堂的教学方式提问简单问题。例如在教学“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课之后,历史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先秦以前的儒学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区别、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为什么不能被当时的君王所采纳等,以此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和探索历史。

    (四)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也是问题主线教学法中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小组讨论法需要教师先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问题小组成员进行互动讨论分析之后,由小组长将问题的解决方式进行总结,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参与的较少,主要发挥的是引导的作用。小组讨论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互动性,并且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相互借鉴问题的思考方法,可以完成知识的拓展,使学生集思广益,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上能够更全面、更彻底。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组讨论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是教师也要做好对学生讨论学习过程的全程关注,并实时对学生做好引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对学生进行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某一学科的学习能力,同样这种勇于面对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廖国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分析[J].才智,2020(17):186.

    [2]孙兴容.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

    [3]李亚君.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青海师范大学,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