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范文

    杨梅

    摘要: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小学数学老师大多没有认识到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没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六年级学生,面临小升初考试,六年级数学老师更多的是教给他们解题方式,甚至是解题的套路和模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分数的提高并不是相对立的,通过科学有效的落实,对于提高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是事半功倍、效果惊人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6-300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中基础科目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深入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实踐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活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模式识别能力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将数学问题进行模式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快速地对数学模式进行检索,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将数学模式进行推广,让学生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问题。

    例如,在下列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思维中去发现具有概括性意义的思想方法。“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为圆的中心。边长为圆S的半径,已知S正=10cm2,求圆形的面积?”因为圆的面积需要根据半径求得,因此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会去求半径的长度,但是由于已知r2为10,有的学生会认为r=10/2=5,导致面积求解出现错误。这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问题迁移能力,对半径的值过于纠结的原因,忽视了将r2看作为一个整体。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明白了无需求出半径就能得到结果。进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提炼出整体代入的解题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以正方形某一顶点为圆心,以边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为正方形面积与Π的乘积。模型构建的过程是一个观察、分析、抽象推理的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发现、推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自主思考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理解问题,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样既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也不能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后续学习,而应该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解决问题、认识问题的具体根源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一个变量的线性方程后,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如何通过普通的加减乘除,即改变加减乘除,将问题的解分为一个变量的线性方程。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得出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问题意识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要想更好的落实问题教学,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围绕教材中数学知识设计各种问题探究式的活动,之后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问题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学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说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孩子在学习这一数学知识普遍都会感受到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设置探究性的活动,带领学生集体去观察梯形这一图形的特点,发现梯形这一图形中包含哪些自己熟悉的图形。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梯形是由三角形和矩形组合而成的,而这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之前已经学过,学生就通过自己转化梯形就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这时教师进行引导通过矩形加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进而让学生得出梯形面积的具体计算公式,这种探究转化的教学方式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多样化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教师在确立这一教育目标之后,应当采取积极的教学策略,并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知识的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数学概念;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并辅助学生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解决策略。如此,教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一题多解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增强学生对相应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参考文献

    [1]张宏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2.

    [2]李玉红.小学高年级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12):25.

    [3]侯述华.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9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