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 |
范文 | 许淑洪 摘要:小学数学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复杂,教好小学数学却是一门学问,小学数学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都比较简单,但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并不这样认为,事实上,作为教师也不能这样看待小学数学。这篇文章从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品德发展和评价学生优劣方面讲述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深刻理解;品德发展;客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6-131 人们通常认为小学数学知识就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却不知小学的数学也具有育人的价值。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理论与解决习题的方法,学生运用理论与方法做题、考试,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单调而枯燥,这样的学习并不能够教会学生什么。现在的数学教学经过很多学者的研究就已经不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侧重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应用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深刻理解數学知识 只用理论和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数学是一种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所指的不只是加减乘除,还包括人们在生活中处理其他事件的能力,能够由一种方法联想到其它更有效、更便捷的方法。学生如果只学会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已有的数学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那该怎么办呢?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把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文字层面提升到思想层面。 例如,在讲授“万以上的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时,教师讲到“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的时候,学生要能够由这句话联想到“十是由十个一组成的,一百里面有十个十,万、十万、百万、千万里面各是由多少十组成的”。由一句话联想到其他的内容,不再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死记硬背下来,把这节课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当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评论,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是正确还是错误,及时的给予学生肯定,这样学生对这一课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需要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尽可能的做到,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如果平时不加以运用,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就会被忘记,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去大街上,去工地上询问那些辛苦劳作的工人是否还记得小学的数学知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把与自己生活联系不大的数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学生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那么学生为什么要上学呢?家长为什么要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校呢?有人可能会说某个孩子通过上学长大后有了一个成功的人生,所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学,可是这些通过上学所获得成功的人,没有一个不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合理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服务于自己与他人的。 例如,在讲授“小数乘整数”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利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解决了课后习题,应对了考试。其实学生也是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在陪自己的爸爸妈妈买衣服时,通常会看到商场的衣服在打折,有的打八折,有的打九折,打折之后的价钱是多少呢?学生便可以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小数乘整数这些知识准确的帮父母算出打折后的价钱,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口算能力,也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随时都可以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注重学生品德发展 古代寒窗苦读且需十八载,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所需付出的心血将会更多。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发展。抄袭现象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一直都存在,在学校里面只是简单的作业抄袭,并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可是当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抄袭他人的作品极有可能造成违法犯罪,所以教师从小学就需要减少或杜绝抄袭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学生晓之以利害,监督学生并帮助学生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例如,在讲授“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时,学生刚刚接触到乘法, 教师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在第一节课都认识乘法、深刻的理解乘法,总会有学生在课下做习题时感到困惑不知如何解答,此时我们就要防止学生抄袭。批改作业的时候如果发现有抄袭现象,应该增加对该学生的关注,了解到该学生在哪些方面不明白,不理解,采用适合该学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单独教育,在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习题时给予表扬。诚实只是良好品德的一种,乐于助人,也值得被提倡。在学生群体中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有的学生成绩不堪入目,作为教师应该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正确的评价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成绩优异的更容易得到教师青睐,学生成绩倒数的被教师恨铁不成钢。可是这限制了我们对学生的认知,成绩只能够表明学生是否掌握了对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够代表学生在能力、态度方面的发展。教师给学生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成绩上面,对学生的看法就会太片面,平时注重学生在能力,品德方面的发展,能够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 例如,在讲授“倍数、因数”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在课前导入的时候设置了一个问题:“如何把36名学生分成相等的几列?”这个问题在学生初步接触倍数、因数的时候独立解决会有些困难,需要学生在小组内,一起讨论,一起寻求解决方法。组长在小组内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有着组织和带头的作用,组长需要调动本小组内成员发言的积极性,让小组内成员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在小组内选出最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作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组长的组织能力、小组成员协调能力都能够充分的表达出来,教师需要认识到他们的这些长处并加以利用,将来社会上需要的不只是学术型人才,实践型的人才也一样被需要。 总而言之,每一个学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对教师能力更上一个层次的要求,也是在教育上很大程度上的改善。数学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能够为人类社会做出无穷的贡献,重视数学,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来讲无不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情。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在数学上有所创新,更好的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汤胜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思维与智慧,2016(26) [2]韩玉敏.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华夏教师,2016(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