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在统编教材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爱国情感 |
范文 | 黄杨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6-284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身处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接触面与经验是有限的,需要教师正确指引其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语文教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高尚思想情感的优势,顺势对其进行人文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思想得到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牵念,爱国教育的情感基础 儿童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具体而感性的。有一次,笔者带一年级学生参观军营,一个男孩问解放军叔叔是做什么的,解放军叔叔回答自己是保卫祖国的。男孩又问,祖国在哪里。解放军叔叔说祖国就在脚下。结果男孩一下子就跳了起来,着急地说:“啊呀,我把祖国妈妈踩疼了。”这虽然是个别案例,但也充分说明在小学生的心中,祖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她有时是教师温和的语言,有时是走过路过的一道风景,有时是爷爷奶奶讲的一个神话故事,有时是逢年过节里有趣的风俗礼节。笔者的一个出国游学的学生说,他在国外的第一个星期里没有听到一句中国话,直到有一次在商场听到一句中国话,他竟然几近落泪。 这种无处不在的渗透着中国符号的语言、文字、表情,作为中国人在中国生活的共同经历、共同回忆,就是根植在儿童心中的对祖国的永远的牵念。这种牵念如味觉、如思念,永远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永远也剥离不了。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弥漫在无处不在的美好道德生活中,这种生活就是弥漫着爱的教育的生活与实践。这样的情感底色与铺陈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的一大特色。在教材中,显性呈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祖国多么广大》,以及第一课课文《吃水不忘挖惊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解的是毛泽东同志带领红军战士帮助乡亲们解决吃水问题并被乡亲们纪念的故事,一方面希望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了解红军战士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党和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知恩图报的良好精神品質。一年级下册的《端午粽》则是充分“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引导儿童“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小学二年级的教材中也分别介绍了朱德,邓小平,雷锋等革命先辈与烈士的事迹来渗透爱国情怀。 二、了解,深度持久爱国的根基 “基于全部事实、尊重理性逻辑、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的前提是认知。作为成长中的小学生,了解国情、传统文化、国家历史包括革命斗争历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都是对自己祖国的认知。只有建立在充分的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深沉的爱国热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按照由点及面、由近及远、由具象及抽象、由当下及过去的原则,做了这样具体的分布:小学低年级以介绍国庆节及国家标识的内容为主;小学中年级以教授地域文化为主;小学高年级以讲解辽阔的疆域、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抗争史、发展史为主。 从教材内容看,二年级需要儿童了解和认知的内容包括: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那里有什么;不仅喜欢自己的家,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知道自己居住的村庄或社区叫什么名字,以及这个名字的来历;认识邻居;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搜集家乡风景名胜的传说或者故事;知道家乡的特产和家乡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甚至了解家乡人的体型外貌、性格特征。任何国家都是有发展才有进步。 小学生的内心是求真向善唯美的,但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需要汲取真实的生活养分,需要面对成人世界,对出现在身边的问题进行自我吸收和判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既需要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国家,也需要帮助儿童客观、理性、多角度地看待发生在自己国家的一些问题、一些现象。 三、表达,爱国主义教育的温度体现 爱是内在的情感,但可以通过眼神、表情、行动来体现。从教材的分布来看,小学低年级儿童对祖国的爱可以体现在能够自豪地介绍自己国家的标志,从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中感受到人民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中年级学生可以在了解的基础上介绍自己的家乡,明白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前提,一个个的家乡组成了我们美丽的国家;高年级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知道我们的国家有“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并且通过“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感受到我们的国家在近代如何不甘屈辱、前赴后继,为复兴中华而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努力;通过感受“多样文明多彩生活”“让世界更美好”,懂得我们国家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体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明白善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 以上种种对于国家知识的了解,对于祖国可以用口头和知识宣讲所表达出来的爱是重要的。没有对国家的基础认知,何来对国家深沉的爱?但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仅仅有口头认知,仅仅参与某时某刻的一场活动,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以教材所呈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为基础,以教材中的课堂教学为点燃爱国主义教育的火种,使爱国主义思想每时每刻生长在中国儿童的心中。 结语 当然,激情不排斥理性。我国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爱国主义也要涵养大国心态,指向理解、包容和尊重。教材告诉我们“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苗双荣.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J].祖国,2018(08):173. [2]胡云霞.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爱国情感[A]. 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6辑)[C].:天津电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1. [3]肖玉娟.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朗读策略初探[J].语文天地,2015(24):13. [4]莫娇.小学低年级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J].科普童话,2014(29):88+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