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
范文

    周启靖

    摘要: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最新要求,数学应当是传播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251

    引言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参与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能促使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灵活的思考与分析,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以符合逻辑的方式思考、推理、总结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学习数学知识时,可以把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此来达到学习效果。数学问题和知识能力的总结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思维能力还必须重视对问题的解决、想象、推理和观察。一般来说,简单的加减法是作为一个计算过程引入的,它表示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两个数字相加,结果是一个“和”,两个数字相减产生“差”。在教学活动中,这个过程被看作是一个具体的数学对象,从中可以研究它的各种性质。

    二、數学思维教学现状

    然而一些教师根本不能充分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有的还说不出有哪些思维方法。因此,数学思维方法在教学方面被大大的限制了,使学生无法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规律。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以数学思维方法的指导。因为小学数学还没有那么抽象,属于基础学习,所以教师只注重运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教师没有意识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产生的重大影响,忽视了数学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对教材内容进行讨论,还要用数学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没有明确的关于数学思维方法指导,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而不能明确数学思维的方向,这就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数学思维能力,阻碍了数学思维方法的运用。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采取数形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教学主要指的是借助图形来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与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数学概念及公式,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对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利用,要求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绘制图形,有效激发自身的数学思维,理解与记忆相关数学概念及具体的数学公式,从而熟练地解决相似的数学问题,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融入生活情境教学,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显著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经验融入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分析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锻炼数学思维,并在数学思维的帮助下灵活地解决相关问题。这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还能丰富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比如,在“乘除法运算”这一章节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无法有效掌握两位数及以上的乘除法运算技巧,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已知在纸盒子里一共有50颗糖果,其中有20颗桃子味的糖果,香蕉味的糖果是桃子味糖果的一半,而苹果味的糖果数量是香蕉味的2倍。请问香蕉味糖果与苹果味糖果的具体数量?”这样生活化的案例能促使学生深入感知数学思维的重要现实意义,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学习和思考之间的关系,充分揭示了怀疑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通过问题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几个图形吗?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特点吗?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就被教师带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问题,如三角形具有不易稳定的特点,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让同学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当下的教学环境,数学思维方法被需要广泛运用,才能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解决问题,才能利用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进行专项训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有规律有逻辑地思考问题建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克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4(32):325-326.

    [2]钟靓茹.面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设计研究[D].鲁东大学,2017.

    [3]杩超.小学生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