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的有效策略 |
范文 | 黎代荣 摘要:学生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比较基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学习内容难度也是阶梯式的增长,为的就是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成长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学习语文基础内容时会有些吃力,从而影响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成绩也会有很大的波动,毕竟兴趣才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最好的教师。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就要重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再教授一些相关的考试小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学习成绩提高;熟练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7-107 实际上,许多家长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有些偏差,觉得语文成绩不好没关系,多背背语文知识点就可以了,没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语文。但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有这种学习想法是非常不好的,学生之所以要学习语文科目,不只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这么简单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还能在无形中养成了各种优秀的能力和习惯,以及从课本文章中增长见识,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正确的三观。语文课与一些能力的养成紧密相关,却被家长和学生所忽略,认为语文的学习十分容易,从而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一、熟练掌握重点知识 学生语文学习成绩不好与学生本身也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有一部分学生之所以考低分是因为这些学生在课堂听讲时不认真,对课本知识内容不够了解,课下也很少花时间去学习语文,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也很少完成,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式学习,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就直接反应在考试成绩上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学生脚踏实地、一点一点的去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及时进行巩固复习,才能更好的熟练掌握语文重点知识,这样学生在考试时才会考取满意的成绩。 例如,在教授《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提出“中华民族一共有多少个?你知道的有哪些民族?”等问题,使学生能快速的将思维转移到课堂中去。在这一任务完成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开始一起朗读课文,能带动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一起进行这一活动,了解本篇课文的内容是什么,初步的感知文章大意,这样教师在进行细致的课文讲解时,学生理解的速度会相对有所提高,这节课的教学进度也会顺利完成。实际上,学生在小学阶段要熟练掌握的重点知识主要是生字、词语和古诗,而在这篇课文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及词语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少的,教师可以多花费一些时间教会学生这些生字的正确笔画是怎样的,规范学生的书写笔顺,这样学生在进行考试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和丢分。 二、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实际上,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低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学生认为语文作业字太多了,要写很长时间。学生在学习书写汉字的时候是要规范工整的完成的,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多一些,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主动完成语文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容易敷衍了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精炼一下语文作业,没必要布置过多的语文作业,消耗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各種能力、发掘学生长处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细心引导和督促,而不是将成绩提高的希望寄托到作业上。 例如,在教授《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这篇散文诗的录音,让学生感受这篇散文诗的美感,使学生愿意跟随教师更加全面的去解读文章内容。教师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大自然的景物有哪些。这样不仅将课堂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还能提高学生自我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语文学习技巧。而且本篇散文诗所描写的大自然是十分丰富多彩的,让学生站着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文章内容,能更加容易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对这篇课文有深刻的印象。 三、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 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是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语文水平的。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着充足的兴趣,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就阅读进行一些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表达能力。而且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法,在写作上有别样的构思方法,提高语文成绩。语文考试卷中阅读理解的分数比重也是很大的,所以学生有充足的阅读量还能快速获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内容有独到的见解,这样在考试中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助力。 例如,在教授《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先进行课文阅读,然后尝试总结出课文讲了什么事,考验学生提炼课文内容的能力。实际上,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初期比较重要的是生字的认识和书写,后期较为重要的就是对于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有利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要注意突出重点,鼓励学生也要敢于质疑,敢于独立思考,有问题要及时解决,这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一种方法,学生一次次的进行独立思考,能慢慢的加强学生解决语文问题的效率,这样学生在进行语文考试时也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短期内无法提升的,而这恰恰又是拉开学生语文成绩的关键一项,所以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积累一些写作素材,等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觉得写作其实并不难,因为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而不是处于一个无法下笔的状态。教师在日常授课中,也可以依据课本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内容或名言警句,让学生进行摘抄并在作文中有所体现,这会让学生的作文写的更加顺畅并增添光彩,写作成绩也会随之提高。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作文中所出现的病句和逻辑不通的现象,这也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点。 例如,在教授《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是一首现代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正确又流利的朗读这首现代诗,从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在这一朗读任务完成后,让学生找出诗中秋天里大自然的声响有哪些,进一步的了解这篇文章。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搜查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或是文字段落,让学生进行摘抄,在写作时能成为素材,为整篇作文增彩。教师在讲解完整首诗后,引导学生尝试续写这首诗,体会各种写作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写作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总而言之,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成功的,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让学生能跟上教学步骤,掌握住所学语文知识。学生则需要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转变自己低迷的学习状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语文学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学生在这门学科中不只是简单的语文知识学习,还涉及各种能力的成长和培养,所以说学生要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熟练掌握语文知识,也能在语文考试中证明自己。 参考文献 [1]杨秀玉.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06) [2]丛桂清.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