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
范文 | 廖祥祎 摘要:语文是小学的基础性也是重点性学科,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新时代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的不断优化,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积极探寻课堂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与经验,对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问题浅谈一二。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3-339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对创新意识的通俗理解也就是求新意识,小学语文是学生们进入校园学习的必备学科也是基础性学科。新时代、新课标,现在的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易获取,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特性,营造轻松、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对于探索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在质疑、求导和探索中形成创新意识,开发创新精神,以下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求欲望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倾注精力,减少对学生思维的限制,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把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地思考问题,自主地探求知识,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而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为他们创设情境,请学生静下心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这样的想象:一轮圆月高高地挂在深蓝的天空中,而在这幅景象下是一望無际的沙地西瓜。这时,有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名叫闰土,他手持一柄钢叉,正在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堂,思考:在沙地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又是一位怎样的少年?学生们投入了激烈地讨论中,有的学生说:“闰土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农村男孩。”有的学生说:“闰土十分聪明。”还有的学生说道:“作者对闰土描写的这么细致,他们的关系一定很好。”在这种轻松且民主的课堂教学情境中,每一位学生都被吸引着,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尽情发表着自己的言论。由此可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既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又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其处于自觉、主动探究知识状态,在创新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鼓励质疑,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激发个人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质疑是探索创新的源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设计、提出问题,重视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去解决问题。学生有好奇心才会去主动探索,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保持对事物、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引起他们探寻问题,寻找答案的兴趣,必要时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质疑,最终解疑,从而达到开拓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引导学生提问,教会学生如何提问,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已经了解学会的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每个人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小学生也不例外,为了超越同学,让同学答不上来,往往能自主学习,主动深入思考;第二种方法是让学生提出在学习中的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当有学生或教师帮他解决时,他就会产生获得新知识的满足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书本知识,还应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只有与他们的思想同频,才能打造学生喜欢,热情度高的民主课堂,既然是民主课堂,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把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独有的观点大胆表达出来,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允许学生出错,尽量滞后评价,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升和发展自己。 三、发散思维,创新课堂形式 个性,即具备独立人格意识的性格,每个人都具备独立人格意识,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敢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培养并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让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看法,勇敢的去探索属于自己想要的真理,这也是通往创新的一种途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学习水平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对于创新的感受会呈现出不同阶段的表达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创新课堂形式,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取得成功。 为此,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估与针对性指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多肯定学生的努力,多赞美、多表扬,尽量不批评学生。对后进生,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或看到了他们努力追赶的脚步,就要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坚实他们的努力前进的步伐,让他们更有参与感和认同感。例如,在讲述《只有一个地球》这堂课时,为了保证学生拥有表达自己的热情,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找一个切入点开启本堂课的学习,首先引导大家思考既然课本上说“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那么人类能不能在火星上居住呢?”然后大致讲了课本内容后告诉大家下周会一场关于火星的辩论赛,题目就叫做“移民火星能否实现”。不强制分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按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备辩论材料。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于语言的学习,而学习语言离不开思维,语文教学要突出创新意识的着重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还要开启学生认识世界和创造世界的一扇大门,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有整体思维,有技巧、有正确多样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有效地改善教与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未来更高层次的语文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冰雪.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05):148-149. [2]魏娟.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7(06):62-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