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
范文 | 江剑雄 王琛琛 王文倩 【摘要】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输液治疗, 观察组采用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与对照组的95.24%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食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分别为(1.4±0.3)、(1.1±0.4)、(3.4±0.8)、(3.1±0.7)、(6.3±1.2)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0.6)、(2.3±0.5)、(4.9±1.1)、(5.4±1.2)、(8.7±1.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显著, 能加快症状消退, 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且操作简单、无创无痛, 患儿依从性较高, 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热毒宁;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7.064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儿童特有的感染性疾病, 多由于呼吸道或消化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入血后, 经淋巴循环至盲端、肠系膜根部淋巴结, 导致该处淋巴结内细胞快速分裂, 增强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部分白细胞发生变性崩溃, 失去原有功能, 淋巴结肿大, 引发本病[1]。本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 待病情加重时可产生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 部分伴有腹泻或便秘。临床通常选择抗菌和抗病毒治疗, 并进行对症处理, 但西药输液副作用较大, 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且患儿的用药依从性较差, 整体疗效有限。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 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 效果[2]。藿香正气液解表化湿、理气和中有助于消化道症状的缓解。超声经皮透药为局部治疗方法, 能够将药物直接透皮渗入病灶, 提高药物浓度, 增强疗效, 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84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2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18例;年龄1~6岁, 平均年龄(3.4±1.1)岁;病程1~10 d, 平均病程(4.4±1.9)d。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0例;年龄1~6岁, 平均年龄(3.3±1.0)岁;病程1~12 d, 平均病程(4.7±2.5)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有脐周或中上腹疼痛、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腹部彩超检查可见2个以上淋巴结异常肿大, 长轴直径>1.0 cm, 或短轴直径>0.5 cm, 纵横比>2, 或淋巴结呈集簇状排列,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提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加, 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排除治疗依从性差、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药物过敏等患儿。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输液治疗, 给予头孢噻肟钠(安徽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299)60~100 mg/(kg·d)静脉滴注, 热毒宁注射液(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20050217)10 mg/(kg·d)静脉滴注, 并对症给予止吐、退热、解痉、补液等治疗[3]。观察组采用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治疗, 患儿取平卧位, 垫高腰腹部, 使用沈阳市美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MC-TD-01型超声电导治疗仪, 将热毒宁注射液、藿香正气合剂[恩威(江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36020544]各1 ml加入凝胶贴片, 置于两电极板内, 电极紧贴皮肤, 取脐周旁开两侧为透药点, 向肠系膜根部靶向治疗, 30 min/次, 取下电极, 将带有药物的凝胶贴片固定在原处2 h后取下, 1次/d[4]。两组均治疗 7 d后评价疗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食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口干、腹泻、恶心呕吐、头晕等)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各项实验室结果恢复正常, 彩超检查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缩小>75%或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 各项实验室结果恢复正常, 彩超检查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缩小50%~75%;有效:症状有所减轻, 各项实验室结果明显好转, 彩超检查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缩小<5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各项实验室结果无好转, 彩超检查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无明显缩小[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与对照组的95.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食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童特有的感染性疾病,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为丰富, 腸内细菌及病毒产物容易在该处吸收进入淋巴结, 引发本病。本病以细菌、病毒感染为主, 临床多选择广谱抗菌药物以及热毒宁抗病毒, 进行抗炎、退热、解痉等对症治疗, 虽效果良好, 但起效较慢, 不良反应较多, 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6]。 中医药在本病的治疗中有独特效果。中医认为本病与外邪侵袭、内生痰热密切相关, 导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而发。而小儿多数实热证, 病机多为痰热互结、热毒壅滞。因此, 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化湿解表为主[7]。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三味中药经现代工艺提取精制而成,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退热等功效, 能增强的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调节机体免疫, 解热镇痛等[8]。藿香正气液具有良好的芳香化湿、解表和中功效, 对内伤湿滞所致的腹痛、呕吐、腹泻等有明显疗效。超声经皮透药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 将药物通过离子导入、超声空化等改变皮肤细胞的通透性, 渗透入皮下组织, 在局部提高药物浓度, 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9]。超声波能改变皮肤通透性, 促使药物分子随着声波方向运动, 而电致孔通过瞬间电脉冲改变皮肤及组织结构的脂质排列, 形成生物孔道, 使药物顺利进入体内, 而离子导入能在皮肤上施加电场, 促进生物孔道对药物分子的吸收。这三项技术协同增效, 达到良好透皮吸收效果, 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 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10]。此外, 这有效避免了全身用药在局部药物浓度较低以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弊端。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食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能够获得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 其疗效不低于常规静脉给药, 能有效缓解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情, 且减少了全身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 对小儿的安全性更高。同时, 操作方便、躯体舒适度高, 有助于提高小儿治疗依从性, 加快病情缓解速度。 综上所述, 热毒宁联合藿香正气液超声经皮透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确切, 明显加快病情缓解速度,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勇波. 超声电导透皮给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3):35-36. [2] 邓芙蓉, 王昭霞, 赵玉新.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7):3780-3781. [3] 刘方, 李永超. 头孢噻肟钠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6, 24(7):555-557. [4] 李进. 自拟健脾清热散结汤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价值. 中国医药科学, 2017, 7(17):69-71. [5] 郭晶, 张敏涛. 柴胡达原饮加味联合四逆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陕西中医, 2017, 38(5):640-642. [6] 张小林, 沈媛, 钟宝珠, 等.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湿困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34(4):496-500. [7] 龚宝先.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32例临床观察. 中医药导报, 2015, 21(10):95-97. [8] 张春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0例疗效观察. 中医儿科杂志, 2015, 11(2):54-56. [9] 宇文阁. 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8):40-41. [10] 金静, 高桂君. 清热散结汤治疗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7):1190-1191. [收稿日期:2020-04-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