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 |
范文 | 张跃忠 摘要: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的认知,具体表现为知识底蕴、科学精神、探究精神、道德素养、法治精神、实践创新等六大基本素养。基于此,对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初中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051 引言 在当前阶段,初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该按照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此同时,初中教师需要发现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对学生品德素养培养的作用,为了可以达成新课标教学要求,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当前所处阶段的心理特征,引人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存在着问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得到改进,但是老师们的讲解方式和讲解技巧方面还是很落后。根据初中教学反馈的情况看来,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一味地将课本内容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最终失去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受到影响,违背了教学工作开展的初衷,由此可见,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价值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人格塑造的特殊阶段,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规范个人言行举止。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进行,人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文化课的投入力度远远大于对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投入力度,导致德育教学效果仍不理想,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中掌握不到足够未来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除了重视程度不够外,我国还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学校往往选择由其他学科的老师代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但这些老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眼光,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如专业教师的效果好。综合来看,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創新教学模式 教师推进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期间,需要考虑学生当前阶段认知能力,同时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调整教学方案,改变教学难易程度,并引人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趣味性,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形象、立体的图片或是精短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并引人现实案例,分析教材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必须明确教学主线,同时应该遵循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课程背景,加快学生掌握、认知知识的速度。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核心素养理念,使学生通过道德与法制教学,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对课上内容的关注,可以凭借新奇的教学手段,吸引中学生对课上内容的关注,这也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好奇特征,推进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整合生活元素 初中生已经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不仅像小学生一样对现实生活充满好奇心,而且有极强的参与积极性。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虽然对教材资源进行了优化设计,但还应让学生的生活问题成为教育主题,进而让教材资源得到学生现实生活的验证,让学生的生活问题成为共享资源。初中教师面对的是多变的学生群体。他们的个性化问题可以在教师的解读过程中生成共性。而要想推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就要在备课阶段下功夫,以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感悟和人生体验为参考内容,将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融入教学内容,将生活化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此外,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加大创新力度,用身边的故事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有关学生成长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调查研究、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工作状态。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体现。 (三)家庭教育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家庭教育在学生未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家庭氛围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为了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构建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家长的及时沟通,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引导,鼓励学生家长能够以身作则,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家庭关系的处理水平,尊重未成年子女,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从各个层面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树立模范榜样形象,完善家庭道德实践的环境,帮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这也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立足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促使初中生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积蓄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作为开展教学实践的主线。 参考文献 [1]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80. [2]沈捷.核心素养优先,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德育功能[J].农村青年,2019(08):29. [3]李志红.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的养培养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8):12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