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设结尾,点睛信息技术课堂 |
范文 | 何绮霞 【摘要】课堂结尾往往容易被忽略而不受“重用”。結尾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精彩的结尾能收到承上启下的功效。本文论述了如何巧妙设计课堂结尾,为信息技术课堂画龙点睛。 【关键词】结尾;信息技术;课堂 没有结尾、草草了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事倍功半的,虎头蛇尾使得信息技术课只剩下技术轮廓的学习,而没有内涵和深度,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相反,当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结尾后,整节课会大放异彩。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让他们学会了总结,巩固了知识,拓展了视野,升华了情感,产生意犹未尽,继续探究的欲望。 结尾无定法,妙在巧用中。课堂结尾切忌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一定要灵活处理。笔者根据信息技术课中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内容,仔细推敲课堂结尾环节,设计了多个课堂结尾,让同学们精彩“谢幕”。 一、评选最佳,激发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赛是常见而有效的方式。每次提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都能激发出他们无穷的兴趣和夺冠的欲望,也为课堂结尾铺设了一条成功之路。教师应多以激励的方式进行评比,而且需要课堂始末首尾呼应。有兴趣就有动力,有竞争就有进步,这种方式的课堂结尾迸发出一种精神力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 如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打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勇争最佳,争当打字之星。大家兴趣盎然,为了争取最佳荣誉都卯足了劲来练习。在课堂结尾时,教师可以进行最佳打字能手的评选,奖励先进,这种鼓励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你追我赶的气氛使枯燥的打字也变得让人兴致勃勃了。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啊。 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眼界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课本知识,要立足于课本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应该学会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和操作技能,要有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找准好时机,把拓展方法、延伸知识作为结尾,开拓学生的眼界。 方式一是知识的延伸。在引导三年级学生认识计算机时,笔者就以扩充知识作为课堂结尾。通过图、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诞生与发明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历程等。学生顿觉视野宽阔了,知识面丰富了,感受到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科学家的伟大,进而萌发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以适应未来的决心。方式二是操作方法的拓展。在引导三年级学生使用EXCEL进行数据的求和与排序时,笔者在课堂结尾时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计算平均值、计算等级的公式如何编写等操作方法及技巧。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思路,对学习产生新的求知欲。 三、展示评价,提升操作技巧 信息技术课有许多作品创作课程。学生在展示评价的过程中分享交流,彼此学习,提升操作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得到快乐和自信,所以进行作品展示与评价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结尾形式。 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小组内展示交流,相互评价,也可以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中进行展示评价。当然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传作品自由评价……课堂结尾的作品展示环节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晰明了地介绍,有针对性地评价,做到学习与改进两不误,在取长补短中共同进步。 四、联系实际,能够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要联系实际。学生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相关操作,为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的结尾环节要抓准时机,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实行课内课外点面结合,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之外。 在引导五年级学生学习word软件的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完成课本要求的电子板报设计外,可以在课堂结尾时启发学生使用word软件制作课程表、贺卡、作文集等,甚至还可以帮助老师、家长进行图文排版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陶冶情操,体现情感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应是纯粹的操作课,我们可以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挖掘主题内容所包含的情感。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炼符合该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德育教育。在引导五年级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展示南海美景时,笔者出示一些景点的不良现象的图片。学生纷纷发表看法,认为我们应该自觉爱护环境卫生,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出现。通过呼吁大家做个文明的南海人这一课堂结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丰富了信息技术课堂内涵。五年级以“魅力南海”为主题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在课堂中了解了南海概括、风景名胜,名人故事、特产美食、风土人情等,十分感叹南海的历史悠久和辉煌成就,体会到生活在南海是件幸福的事情。所以在课堂结尾,教师可以着重激发他们对南海的热爱之情和为南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决心,达到德育渗透的最佳效果。 六、巧改题目,创新做题思维 思维是智慧的体现,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是创造力最基本的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尾环节,我也会启发学生思维变通,活用知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 在引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使用GOC编程画正多边形时,笔者在课堂中布置学生画出以下图形: 在课堂结尾时,把题目修改一下,然后让学生思考,比赛谁做得最快。许多同学马上议论纷纷,跃跃欲试。这样的课堂结尾为开放学生的思维搭桥铺路,使教学更有效。 另外,课堂结尾如果能把作业创意化,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式一是学生对书本课后练习进行修改,变个花样出题,甚至可以改成选择题或判断题等。方式二是学生从课本中找内容出题,在小组内相互问答,或是在全班中进行游戏抢答。方式三是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提出困惑,抛出问题让大家解决。改题的随机性可以使知识融会贯通,思维开阔创新,题目的迁移化可以提高做题的能力。同学们改的题目既有创意又有质量,令人刮目相看。 良好的课堂结尾设计可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作用之大是不容小觑的,值得我们重视、研究并实施。信息技术课堂结尾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最合适的形式,把引导学生作为着眼点,使课堂最后几分钟趣味与实效相结合,使结尾成为整节课的点睛之笔。 参考文献: [1]李杭波.谱写多彩尾声,演奏绕梁余音——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后五分钟”教学实效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58-6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