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
范文 | 冼芳 就当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于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如何创新已变得非常紧迫、重要。本文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体会。 一、“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的研究 2014年2月,高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大力推行“学导式学习化课堂”。“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是以“学生学”为教学的中心点,以“教师辅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学导式学习化课堂” 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学习,其教学过程是一个从“学生学”到“教师导”再到“学生学”的无限循环、螺旋上升学习的过程。 结合高州市教研室的“学导式学习化课堂”,以及当前小学课堂实际,我把“学导式学习化课堂”具体总结为是“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模式侧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参与性,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出发点,激发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悟出、掌握新的知识点。 1.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新理念 “自主探究、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契合实际地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要,更好地展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观念,进行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又能丰富学生学习语文学的内容,同时还能满足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对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迫切要求。 2.注重新课标的“先学后教”的教育新理念 这三年来,高州教育局教研室积极推行“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目前也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学导式”教学模式研究的氛围下,各教师也逐步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尝试新的“学导式”教学,相互听评课、交流探讨方式方法与体会感受,逐渐地增强了“学导式”教学的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学导式”教学的方式,为今后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同时也更好地培养锻炼了现代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思维,对学习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等也更加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上,一节课40分钟基本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表演”,不论教师在课堂教学前设计的教学计划有多么完美.学生都只是在座位上一味地被动接收着教师所受知识理论,学生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来,这样一来,课堂欠缺的气氛,学生没精没神,课堂效果并不明显。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式是根据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学的,“以学定教”指学生通过自己课前预习,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课堂自学,凡学生已经学会的不教,学生能自学理解掌握的不教。而“顺学而导”是指化教为学,让教于学,多学少教,新问题、新疑惑力求从导中学,学中悟,学导结合,学中求异。 例如,在学习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猫》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等话题,与学生们进行交流,然后教师再通过提问“在你们的印象中.貓有什么特点呢?”等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猫的认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已经基本摸清了学生对这只“猫”的了解把握程度,接着,教师可以马上通过导入新授课内容“猫是一只可爱温顺的小动物,但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认识是一只性格有点古怪的猫”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猫》这篇课文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例如提出“从课文里面的哪些句子、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猫性格古怪呢?”“为什么会说这只猫性格古怪?”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或者与老师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朗读过程中的疑问。这样的学习情境是由学生的问题展开的,是更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领悟 1.以读为本 古人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为本,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理解,从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习《莫高窟》课文的时候,关于描写壁画的那一片断,文章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先是介绍了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的画面,接着是一系列优美的排比来描写,这些语言描写得很精彩,让人一下子被吸引了。在初步学习、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配乐示读,把学生带入一种愉快、轻松的视听环境,让学生慢慢感受文段意境的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去感受《莫高窟》壁画的宏伟瑰丽。接下来教师还可以针对作者当时是如何描写出这些特点的,提出“哪些句子写得好?”等问题,让学生围绕着问题再细细品读课文,读出问题、读出情境、读出内涵、读出《莫高窟》那宏伟瑰丽的画面,同时教师也要同步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段落,结合课件或有关资料补充介绍,让学生更深一层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2.读中理解,读中领悟 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大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对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感知、感悟,只有在不同字、词、句、篇,不同语序中不停比较才能领悟到文章中的各类语言的奥妙运用,从而感悟文章中的语境。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只有“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式教学,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只有“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式教学才能成为学生的“最享受最快乐的课堂”。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少分析,抓基础 在高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推行“学导式学习化课堂”前止,语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阅读分析:分析课文内容、分段讲解分析、归纳、总结,罗列文章特色。从主题、结构、表达、风格到题裁,教师的讲解分析面面俱到。但是这样的教学结果,往往就是造成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是语文教师对课文的详细分析,所以期末考试的分数就是学生将教师的分析的结论用一个分数来呈现,学生取得100分就是掌握知识了,60分以下的称之为不及格。这样的教学行为可概括为“现成知识的结论性传递”的循环教学行为,教学的本质就变成了简单的“知识传递”。受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以往很多教师享受自己在讲台上“眉飞色舞”而不想让学生参与,害怕自己少讲一些学生就不会理解了,加之所讲的又都是备课时根据教案文本预设的内容而非学生即时之所需,其实语文教学不应该是“教课文”,而应该用课文来“学语文”。 五、“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模式的实践效果 “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运用,能够满足当前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能够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的展现及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体验和情感体会,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给予了学生更多对学习语文的启发性,让学生向前一步深入掌握语文知识的深层内涵,也真正地展现出“教书、育人”的价值。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