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教育 |
范文 | 陈小花 “天天在教育系统内谈论爱心问题,就好像生活中不停谈论吃饭多么重要一样。谈吃饭,没有抓住做人的关键;谈爱心,也没有抓住教师的关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迟毓凯在《学生管理心理学智慧》一书中如是说。笔者认为,饭是我们天天要吃的,爱心也是教师要常常谈的。因为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然而,想对学生说“爱你”,并不容易,因为教师对学生之爱,不是宣之于口即可,它需要充电保鲜,需要智慧表达,需要理性对待。笔者就此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讲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爱要充电 总所周知,师德之核心是“爱心”。然而,不同于父母对孩子的血亲之爱,不同于男女之间相互欣赏与需要的爱慕,教师对学生之爱,源于责任,很多时候还会是一种单方面的爱,学生不一定会回应老师。在笔者任教的学校,学生入学分数低,学习习惯差,迟到、课堂睡觉、讲话、玩手机等不守纪律之事时有发生,有时甚至会顶撞老师。这时候,我们老师会很苦恼,甚至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怀疑,常为寻找能因材施教的方法而头疼不已。能坚持多年教下去,对一届届学生给予足够的爱,绝不是生活中天天吃饭这么简单而自然的事。 因此,爱,需要充电,需要保鲜。对学生源于责任之爱,需要教师常常审视自己,学习充电,去除自己的疑惑,以丰富的学识与技巧化解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消除自己职业倦怠感,让爱得到保鲜。苦于不懂怎么和学生交流时,可以去翻一翻李进成先生的《教师怎样说话才有效》;为问题学生苦恼时,去看看迟毓凯先生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去看看李玫瑾的《幽微的人性》、樊登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有心理认知与学识、方法,用当父母的心去教育学生。教育学生易开展,能做好,这时候的爱才是真爱啊。否则,老师可能会苦恼无奈,陷入职业倦怠期,爱自己都会成问题,谈何爱学生? 二、爱要仪式感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人们常常说爱需要仪式感,夫妻恋人之间,孩子父母之间,仪式感使生活更有质量。师生之间也是需要仪式感的,这对于学生感受教师之爱是很重要的。 每一届学生开学第一节课,笔者会给学生朗读一首诗,现在带的这一届学生,笔者给他们朗读的是仓央嘉措《那一世》的节选: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然后,笔者很认真地和学生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然而,不是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认识;也不是每一个认识的人,都会让人牵挂。今天在此,我认识了你们,往后在校的日子里,不管你们如何看我待我,你们都是老师的牵挂。” 班级组建起初,笔者在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时,把学生的生日也一一记下了,做好备忘录。到哪个学生生日时,会找他聊几句,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并附上小礼物——热乎乎的两个鸡蛋,或一个大苹果,或一瓶纯牛奶,或一条巧克力。不上学的日子,就在班级微信群祝福他。例如,今年网课期间,4月4日清明节,举国上下深切哀悼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那天也恰是一个学生的生日,我在班群给他写道:“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既有雨纷纷之哀思,亦有草萋萋之生意,哀悼逝者是为了坚强而生。所以,我们要为生命的成长祝福:祝生而勇敢,活而丰盈!”该学生对笔者言谢:“特殊的日子,有特殊的感动,铭记师恩!” 此外,班会课可以是传达仪式感好时机。国庆假期前对国家的祝福,新年时的祝愿,五四青年节的展望,甚至六一节也一起热闹。例如,今年的六一,笔者给已近成年的他们发棒棒糖,赠言:“岁月增长见识,快乐永不褪色。”师生齐乐。 这点仪式感,与矫情无关。这是对学生的关爱,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的一种方式。在笔者学校,对于学习成绩差、纪律不够好、成长过程中受到不少打击的学生而言,这点关怀很重要。师爱生,生亲师。亲其师,信其道,这是良好教育的重要因素。 三、爱,从来不對等 有言道:“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老师们想说:“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教育是一场暗恋,有多少学生,你牵挂他,盼着他好,他不知道,知道也不一定有回应。有时候,他们甚至会误解你。曾有一次,我找到一个成绩、纪律都不好的学生聊天。 我说:“我挺喜欢你那爽朗的性格。”这是实话,该生阳光爱笑。 “你不讨厌我?” “讨厌?为何?” “我上学期逃过课啊!”说着,他看向别处,声音低了下去,“还因带手机回校连累班级没有文明班。最近也有迟到。” “你不说我都忘了,一码归一码,有不足不代表没有优点啊?谁说犯过错的学生就不可爱啊?” “老师不记这些?” “记这些干嘛?你喜欢翻旧账的老师?” 他还是有些不相信。我笑着说:“别以为我在哄你,是孩子都会犯错,如果老师把孩子犯过的错都记在心上,老师会累死!我不想和自己过不去!” 教学可以相长,但师生之爱不对等。学生对老师的爱由其个人喜好而定。学生喜不喜欢老师,要看老师的学识、教法、性格,甚至是长相、衣着、声音,有时会因为老师一句批评他的语言而对老师有意见;也有学生因为自己违纪就认为老师会讨厌他,对老师敬而远之。而老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因学生是否守纪或学习而改变,不能因个人喜好而偏爱某些学生,放弃另一些学生。即使我们不喜欢某些学生的做法,即使学生不能理解我们的用心,我们仍要爱他,想方设法教育他。 因而,为师之爱,是要有情怀与格局的,不管学生理解有几分,它不需要有回报。为师者,平时多想想,我们是学生人生中某一段路的引路人,曾被信任,曾被需要,即使只是发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已是一件荣幸的事情;我们教的学生走出社会,不论成绩好坏,奉献大小,只要他们能踏踏实实生活,幸福生活,我们也就欣慰了。 有言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来自形形色色的家庭,有种各种各样的性格,需要老师们发挥自身人格的魅力,以心育心,用爱去唤醒他们。如果没有爱,教育就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教育,也就无所谓教育了。所以,“想说爱你不容易”,老师们要不断学习、想方设法爱学生们。育人之路不尽,岂能不说爱! 参考文献: [1]迟毓凯.学生管理心理学智慧[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