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竞赛式学习的策略研究 |
范文 | 刘国强 摘? ? 要:本文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对提高信息技术课效果的策略进行了研究,着力解决农村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主要的策略是创新课堂教与学模式,把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建成学习力相对均衡的学习小组,形成团队共进式合作、互助学习,促进组间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形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竞赛式 农村小学的学生因家庭环境差别较大,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好奇、爱玩、害怕等心理情绪在信息技术课上会同时存在。如何根据实际,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呢?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呢?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散发出学科的魅力呢? 一、当前农村小學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分析 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农村地区,很多家庭没有电脑,不少学生对电脑产生陌生感、畏惧感;即使部分家庭有电脑,因缺乏专业指导,有的孩子不敢接触电脑,有的用电脑打游戏,只有小部分用于学习,导致学生的基础差距大。 2. 学习动机不纯 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基本停留在玩游戏的层面,信息技术课上难于集中注意力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总想着玩游戏,当受到限制后就会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不高。 3. 教学模式陈旧 农村学校欠缺专业信息技术课教师,非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往往采用传统教条式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跟着做。水平高的学生很快就能学会,基础差的掌握慢,学不会的就易放弃。有的采取甚至放羊式上课,随意上机玩玩,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的不同步,容易造成学得快和学不会的同学无事做,搞小动作影响别人,课堂纪律难以掌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农村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难于掌握系统性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竞赛式学习的概念理解 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理念下,创建了竞赛式学习信息技术的课堂策略,在农村信息技术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竞赛式学习,是指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竞赛游戏,学习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分组,把信息技术基础不同的学生组合起来,让水平高的同学帮助水平低的同学,既让水平高的同学有发挥的机会,也让水平低的同学能及时得到帮助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 小组之间形成一个竞争机制,实行组内互助、小组间竞赛的小组合作竞赛式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强化作用,从而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竞赛式学习的策略 策略一:组建竞赛式学习小组。 组建竞赛式的学习小组,是竞赛学习成败的关键。陶行知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可见,由孩子组成的学习小团队,力量不可低估。 小组建组规则。小组组建的定位是“组内不同层次,组间水平相当”,即组内由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别、心理素质等方面不同的同学组成。组间既防止水平上出现较大的差异,又要避免活跃程度上存在太大的距离。 先挑选小组长。小组长是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也是纪律的管理者,是小组学习的表率。所以要挑选热心助人、有组织能力,并具备一定电脑水平、接受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在小组里有威信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可经过选举产生,由学生自荐和推荐的方法推选候选人,让候选人发表演说,然后由全班同学以投票的形式选出小组长。选定组长后,组长与组员之间进行双向选择。每个组长按得票数的倒序选择组员,五人一组,然后由老师微调。这样组建出来的小组,水平与活跃度就比较均衡了。 学前进行小组合作竞赛学习的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礼仪、合作、展示等方面的要求。比如礼仪的培训、合作学习的培训、交流的培训、竞赛培训、展示培训等。 策略二:合理设计竞赛内容。 陶行知提出:“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课堂的效率不在于讲得快、讲得多,而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探索。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设计者和引路人,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通过互动获取实效。竞赛学习内容的设置是小组竞赛式学习的关键,一节课的内容设置成功,可为课堂带来无比的精彩。成功的课堂不是老师讲得如何投入,而是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索与合作,进行热烈讨论。 所以,为问题设置的时值、难度、趣味是关键。可以分如下几种类型:比较型的竞赛,比速度、比掌握程度、比正确率和字数等;表述型的竞赛,发表学生自己的感想或见解,如学了这节课有何收获等;记忆型的竞赛,题目宜用于消化课堂上的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操作型的竞赛,以任务驱动的操作内容为主,该类型是小组长和组员们传、帮、带最好的合作体验;举例型的竞赛,此类型题目最能调动学生的讨论气氛,如讲一讲日常网络使用的例子;评比型的竞赛,推荐小组成员作业或作品参与展示并进行评价。 策略三:制订竞赛规则。 陶行知认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好的竞赛机制能使学生形成合力,成员为小组贡献力量,争取机会回答问题或展示成果。我抓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利用加分的办法来调节课堂气氛,课堂上把各小组的得分登记在黑板的一角,以便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潜能。 竞赛加分不能随意进行,要制订规则,我的评分原则是:同时完成比品质,相同品质比先后。如进入电脑室做到快静齐、坐姿正确,表现好的前三组分别加5分、3分和2分(同时完成比品质);全组成员掌握知识内容或操作方面较好的小组给予加分,第一名3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相同品质比先后)。然后评选优秀小组,科代表进行加分和统计,做到每节课有评分,每月有统计公布,期末评优秀小组。对于在竞赛式学习中获得优秀的个人或小组,要设计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如我是书法爱好者,我会把对学生的鼓励的寄语或名言名句写成书法作品送给优秀小组作为奖励。 四、实施竞赛式学习取得的效果 学习知识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大大提高。 学习习惯方面: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式学习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在竞赛学习上不落败于其他小组,学生自觉完成前置作业,养成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的良好习惯,并在操作实践中大胆尝试、分工合作、分享成果。 师生、生生关系密切:这种竞赛式学习模式使学生不再厌学、弃学,他们已没有时间和机会睡觉或捣乱。课堂上老师无须批评学生,无批评就无对抗,尊师爱生的良好关系形成了。长期的合作与竞争,学习上互相扶持,多了鼓励,少了摩擦;生活上互相关心,多了互让,少了争执;纪律上互相提醒,多了遵守,少了责罚,生生间变得更和谐亲密。 德育得到提升:加分制度让学生打扫卫生更积极,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种模式能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上机操作规范,成功帮助学生改正了不良习惯。 通过实践,本策略能让大多数同学全程投入学习,在学习和竞赛中感受学习知识技能的乐趣,体验竞赛胜利的愉悦,养成了按礼仪行事的习惯,优化了课堂的质量。通过小组合作竞赛式学习,学生养成了宽容、豁达、自信、幽默、随机应变、互相尊重等优秀品格,在互助和品格管理中体会到成功与尊重。 参考文献: [1]郭思乐.现代教育理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2]朱边达.一石激起千重浪——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之优先策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0). [3]郭荣强.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三部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