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趣”牵“学”,以“学”形“能” |
范文 | 黎瑞琼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运算技巧与开放性思维的主要学科,它在小学文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在小学阶段,阿拉伯数字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符号也比汉字显得冰冷无情,这也是许多小学生排斥数学,觉得数学难以亲近的原因。然而,小学时期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始阶段,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所需要注重的不仅仅是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日后进行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小学时期的数学奠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思维能力和以学习习惯为核心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出以“趣”牵“学”,以“学”形“能”的善变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给学生质疑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也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这样的数学教学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不关心学生的吸收效果与听课状态,教学效率必将大打折扣。其实,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能否通过课堂教学途径成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直接挂钩。而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而言,越早进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日后学习的益处就越大。同时,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之间也有着相互促进的积极关系,良好的学习能力能使学生更容易在进行数学解题的过程当中获得成就感,并促进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增强课堂融入感,激发学习乐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爱上数学的起始阶段,进而为学生日后进行数学学习奠定心理基础。而要想令学生爱上本学科,教师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让学生能够充分将精神集中于课堂学习当中。增强学生的课堂融入感以及从课堂学习中获得乐趣,能使学生在早期的数学学习当中形成“数学学习是有趣的”这一思想观念,从而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建构和谐氛围,拉近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实力与学科修养素质高的模范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必然是巨大的。同时,小学生也尤为在意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总希望能吸引老师的目光与关注,更希望得到老师的欣赏与赞美,努力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大拇指”。因此,教师向学生适当发出欣赏的眼光,是掀起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一种“便利品”。首先,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足够的信任感。其次,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期待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做出改变,也要善于捕捉并点亮这类学生的心灯,让其慢慢树立对学习数学的希望与信心。例如,在教学《比例》时,笔者是这样设计引入的:“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你们都很熟悉。”学生都很好奇,人是怎么变小的?怎么可以装进袋子里的?这时一个平时较为调皮但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说:“难道是照片?”其他学生听到后恍然大悟,笔者马上对这位学生投去一个认可的目光,并从袋子里取出了两张淘气的找照片,学生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不觉意地消除了对学习数学的紧张感,同时,这个认可的目光让这位学困生整节课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了学习中。多简单的一个谈话引入呀,不但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还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情景,拉近课堂与生活 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常见的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这个教学目标当中,一方面强调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强调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合理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将学生们生活当中常见的情况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感。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熟练地描述不同目标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进行距离估算,笔者为学生们设置了一个几位同学一起逛街,逛着逛着走散了的情境,让学生们利用手来“模拟电话”向其他同学描述自己的位置,并估计自己需要走多久才能到达约定的地点。这种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在应用知识点过程当中的代入感,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发现生活当中存在的生活问题,并利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对其加以解决,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3.创新练习,拉近兴趣与能力 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只是注重知识点的记忆,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正极电量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学生们在遇到难题时尝试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对于课堂内容巧妙地进行适当的拓展,微量提高课堂内容的难度,并鼓励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当中全方位审视题目,寻找最为便捷的解题方式,进而促进学生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时,笔者向学生出示了一个利用结合律能够很快进行解决的数学题:“1+2+3…+100=?”这道题如果单纯进行加法计算,难度较高且容易出错,然而利用加法结合律则可以很容易得到结果。在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后,笔者再向学生展示利用结合律的计算方式,进而告知学生,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对题目进行变形和转化,从而探索数学计算的新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成功激发学生对学习加法结合律这一知识点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们在日后的解题当中养成对题目条件进行仔细观察,并通过变形思考加以解决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善變”教学方法,实现以“趣”牵“学”,以“学”形“能” 课堂教学方法如同菜式,一道菜吃久了就会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善变”:变着法子去教学,变着法子换作业形式,变着法子搞活动等。要不断更新特色“菜”,让人拥有新鲜感,这样课堂中的不确定性,以及学生无法预约的精彩,才能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加具体,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在直观中实现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直白简单、形象且直观易懂,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数学善变为具体实物之中,从而方便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直观展现数学知识点与数学关系。例如,在学习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时,笔者就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直观操作和感知,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先量一量课本、铅笔等较短的物体,再分段测量黑板、桌子等较巨大的物体,从而对每个单位制有个具体的概念,这样通过周围熟悉的物体加深知识理解,转化概念的方法,真正实现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学习理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使生硬古板的数学也变得和蔼可亲。 2.在游戏中实现 儿童文学家秦文君曾说过:“教育就是一扇扉门,推开它,就是阳光与鲜花,它能给小孩带来自信,快乐,小孩才会学得积极自信。”既然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们就要巧用它,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游戏竞争中团结协作,在游戏的喜悦中体验学习乐趣、学会学科知识,以促进数学能力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一分有多长》时,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室外跳绳游戏:老师计时(一分钟),全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跳绳比赛,看看在一分钟里你能跳多少下。比赛结束,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一分钟里,你能跳多少下?为什么有些同学跳得多有些同学跳得少,是不是跳得多的同学的“一分钟”比较长?学生各抒己见,争着发表看法。这样结合一些有趣的游戏,不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分有多长,在一分的时间里你能做些什么,而且让学习气氛热烈融洽,让学生学得快乐、自信,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在故事中实现 “合格的老师教知识,优秀的老师教方法,智慧的老师教思想。”当然这种“教”,不能“说教”,最好能做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让教育变得无痕,让学生在故事中获得数学思维方式。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角》时,就给学生创编了一个《角博士与他的小助手》的有趣故事:“在图形王国里有一位角博士,他可以制造出形式多样的角。角博士有一位小助手,可是角博士的这位小助手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小家伙,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那他今天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失误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原来在下个月,角博士要参加图形国王举办的‘创意制角大赛。于是,角博士就叫他的小助手去线仓库里搬些线回来,并利用这些线先摆出10个角。可是,这位小家伙却看都没看,就直接把博士整理好的一些曲线和直线都堆放在同一个箱子里,一起运了回来,并摆出了这样的10个角(课件出示),角博士看到小助手摆出来的这10个角,摇了摇头,于是决定给小助手上一节《认识角》的数学课。同学们,你们愿意跟着角博士一起去探讨什么是角吗?”在这节课里,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带动下,从没掉队。这样“角的概念”悄悄地在学生的脑海中烙下了一个印记。 三、总结 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于这两个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黃淑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5(08.) [2]姜玉晶,简洪洲.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亚太教育,2015(36):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