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低段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分析 |
范文 | 摘 要:小学学生的基础薄弱且欠缺生活实践经验,很难有效掌握与理解数学,因此,教师应当创新学习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视化教学即运用图形与图像等把抽象且复杂的知识具象化、形象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低段数学;小学;可视化教学 一、 小学低段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概述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性起点阶段,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后的学习以及成长的各个方面。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低年级的学习内容相对比较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的阶段中,很难高效的了解与掌握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学生无法正确的理解以及全面掌握课程教学内容,直接导致小学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极易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偏低的现象。小学低段的教学活动当中,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相对抽象且复杂,学生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数学学习来理解以及掌握数字间的数量和计算关系,还有时间与空间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这对小学低段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视化主要是指利用多元化的手段,结合内涵意义深厚的图像内容等,展现原本抽象的信息内容。可视化的载体主要分为图片、列表以及视频等。可视化教学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换而言之,可视化教学只要是指学校以及教师运用可视化的相关工具以及技术手段,用可视化的形式或者元素当作是载体,运用合理的手段方式,進而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信息由课堂教学与教材中汇集在学生大脑中。就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可视化教学能够将抽象复杂的数学概念、公式以及数值进一步的具象化,同时还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小学低段教学活动中的主要数学内容。 二、 小学低段数学可视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够重视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以及学生学习特点与本性的突出,教师是绝对的“主角”,不仅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小学阶段学生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数学知识不仅复杂且富有逻辑性,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完成教材知识点的讲解,实现数学知识点的形象生动化,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加减法计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选择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活动,为学生直观地展示加减法运算的过程,不仅使其了解加减法计算的运算法则,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完成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小学阶段教学活动更需要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在可视化教学中,教师能够选择图片以及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钟表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利用钟表模型,选择问题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的辨认方式,并且掌握分针、时针与秒针的关系等数学知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加深学习印象,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同时学生并未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的归纳以及总结能力较差,无法将所掌握的知识实现系统化的整理与归纳,不仅无法确保学生的效果,同时还影响到学生知识点的记忆。可视化教学能够充分的运用图片或者图表完成知识点结构的创建,有助于学生的记忆。系统化重建知识点的同时,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实现知识点的再次填充,确保各个知识点的内化。 三、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可视化教学的应用 (一)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大纲要求等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不但能够进一步的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加能够提升小学低年级数学可视化教学的整体水平。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可视化教学模式掌握以及理解数学知识,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可视化教学的积极效用。此外,教师在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必须确保自身与学生的相互平等,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保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合理的利用可视化教学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例如:在《有趣的七巧板》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可视化分析与研究“七巧板”当中的各个基础图形,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七巧板”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情况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利用“七巧板”当中的各个基础图形完成特定图案的拼凑。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于“七巧板”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还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当中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这不仅充分的展现出了可视化教学对于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还提升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理解能力。 (二)利用思维导图,实现思维可视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创新与改革,各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的合理运用,让整个教学活动变得事半功倍,其中思维导图教学方式便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喜人成果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思维导图主要就是基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整合与创新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实际以及教学活动的内容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学生再利用思维导图深入的了解以及分析,从而明确数学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大限度上的提升学习效率。绘图属于思维输出最为直接的一种方式,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利用色彩与画图等各种图文并茂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以及整理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记忆。例如: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数学教师应当让学生按照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如图1所示)。教师重视学生思路上的引导,不断的深化正方形与长方形基本概念以及定义,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培养与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有制作思维导图的能力。按照正方形与长方形基本性质,根据层级完成制作,直观地表现出两者关系,以核心知识为中心不断扩展,加深学生的思考以及记忆。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传输,理清解题思路 小学阶段的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重视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衔接,利用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保证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掌握各种数学知识。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保证学生能够基于思维可视化来学习以及掌握数学问题的各种解题思路与解题方式。小学阶段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属于重点与难点,学生普遍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相對复杂化的应用题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可视化的方式,整理以及明确应用题当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给予指导的基础上高效的梳理应用题的整个解题脉络,同时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等解答具体的数据应用题。不但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还能够确保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进而灵活地应用在之后的问题解决当中。 (四)课后微课总结,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微课在课后知识巩固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课后微课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课堂学习知识的复习以及巩固,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梳理已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与巩固数学知识点。运用可视化教学方法的时候,课后微课设计必须重视学生视野的拓展,以提高学生思维为主要目的。例如:在《三角形性质》的相关教学活动当中,结合多边形的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拓展,录制针对性的微课,为学生搭配形象的动画与详尽的讲解,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保证学生知识巩固的效率,强化学生知识点的记忆。把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一步的转化成思维导图,实现可视化的知识呈现,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整理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可视化教学的合理应用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明确可视化教学的重要性,在思维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知识的内化,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亮.运用思维可视化提升乡村小学数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明日,2019(1):374. [2]常晓芳.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促进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6(24):242-243. 作者简介: 李玲玲,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侨英小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