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习资源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创新应用
范文

    曾志伟

    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课程,其课程资源的源头就是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要做到教、学、做合一。一方面,教育要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探寻知识、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教育要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开发和利用好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资源包,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感,而且对深挖课程的育人功能、创新课程的育人途径,都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资源包既是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也是一种教学形式,有三个特点。第一,内容丰富、综合性强,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整合出不同的学习资源包。第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教师可以利用学习资源包,结合教学的不同环节,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第三,趣味性强、便于学习,能够有效形成多种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跨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可以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引领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以小学四年级“环境污染大搜索”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学习资源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实践应用。

    一、整合学习内容

    为了构建生活化的品德智慧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对资源包的阅读、学习和利用,学会主动探究、体验生活、升华情感。

    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整合学习资源包。“环境污染大搜索”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环保行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和整合学习资源包时,需倾向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切入,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探究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问题解决的路径,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锻炼环保行动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资源包的不同作用,提前对其分门别类,方便教学时使用。例如,笔者针对本课的教学,根据教学作用的不同,引入两大类资源包—科普学习资源包和小组探究学习资源包。科普学习资源包是在调查前下发给学生的辅助材料,里面包含着环境污染防治科普例子和环境污染类型;探究学习资源包是在小组合作前供学生选择的辅助材料,共有六个类别—工业大气污染、生活大气污染、工业噪声污染、生活噪声污染、工业水体污染和生活水体污染,不同的资源包中又包含着资料类、工具类、方法类的指导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对科普性知识的阅读和工具性指导方法的习得,进入深度的探究学习阶段,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应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笔者以思维导学为整体教学模式,在导入、探究和总结这三大教学环节中,恰当使用相关的学习资源包,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锻炼探究的能力、共享探究的成果。

    導入环节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为目的,笔者将其细分为“回顾范例”和“学习方法”两个小环节。笔者先让学生默读、熟悉课文内容,再运用思维导学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本课的几个着力点。然后,笔者发放环境污染类型和环境污染防治科普例子这两个科普学习资源包,内有相关的科普图文知识、科普教育漫画和视频,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这些素材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与自身生活的相关性,探究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笔者让同桌之间展开讨论,借鉴本课关于农业污染的范例,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

    探究环节以引导学生探索、促进思维发展为主要目的,通常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本课的合作学习任务是完成一份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并用简单的思维导图展示调查报告。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和质量,笔者在引导中注意三个方面。第一,明确小组探究的总目标和整体框架内容。第二,明确组员的分目标和具体分工。第三,发送探究学习资源包,锻炼学生资料整合能力。学生根据目标、报告思路和具体分工,对学习资源进行深入学习、交流和汇总。由于分工和目标明确,小组合作的效率和质量十分可观。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框架下,学生既能主动学习相关知识点,锻炼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内心也能对道德情感产生深刻思考。

    总结环节以学生汇报、共享学习成果为主体,具体可分为 “学生汇报”和“教师评价”两个小环节。在“学生汇报”中,笔者注重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感、提高学生的分享热情。笔者安排每个小组派4名代表同时上场分要点进行汇报,这样不仅给予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也使小组合作更加深入,还促进学生在倾听其他小组发言时不断产生思维碰撞、深化认识。在“教师评价”中,笔者对小组汇报时学生的表现、汇报的内容、语言的运用等不同方面,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点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自身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等方面,都有了科学、客观的认识,使自主探究学习的效果内在化和最大化。

    三、丰富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化的教学理念,而学习资源包趣味性强,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能够有效形成多种教学方法,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外是课堂教学空间的重要延伸,因此教师可根据课堂和课外的不同,开发不同的学习资源包,以丰富教学方法。

    第一,以学习资源包组合形成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导入环节,笔者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播放学习资源包中世界各地的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的视频,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体会。然后再展示学习资源包中关于环境污染的漫画,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感想。在最后一个环节,笔者播放“塞罕坝务林人”的公益片,让学生畅谈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

    第二,以学习资源包整合形成体验式的课外教学方法。笔者整合“环保与法治”“家庭中的节能减排”两个课外学习资源包。其中“环保与法治”资源包有与环保相关的普法学习资料和习题,学生可利用课外时间与家长一起学习;“家庭中的节能减排”资源包则给学生提供了如何在家中进行力所能及的环保工作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践行健康、科学、环保的生活方式。有效的课外体验式学习能使学生的经验和感悟切实回归现实生活,强化其内在知识结构,形成新的知识和经验。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