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 |
范文 | 郭平?朱祥勇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学业发展、人生抉择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开展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高中阶段积极学习,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和健康成长,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使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国外已有完善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新高考改革催生我国生涯规划教育的迫切需求。 1.国外生涯规划教育起步早,理论成熟,经验丰富 职业生涯规划起步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之后在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传播、发展和应用于升学就业方面。 新西兰教育部于2003年发布了《新西兰学校中的生涯教育与指导》,对生涯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等多个方面做出了规定与说明。2009年,新西兰教育部发布了最新修订版本《新西兰基础教育课程框架》,提出将自我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社会参与和贡献能力、思考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五大关键能力作为1~13年级学生生涯教育的能力目标。 2006年1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制定了《小学、初中及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推进指南》,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活用信息的能力、规划未来的能力和独立决策的能力。 澳大利亚在2010年发布了《澳大利亚生涯发展蓝图》,一共列出生涯规划管理所需要的十一个元素,涉及个人管理能力、学习和工作的探索能力、生涯建设能力三个方面,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阶段进行。每种能力在每个发展阶段按照四个学习层次开发考核指标:获得并理解知识、在行动中应用知识技能或体现态度、将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个性化地变成自己的东西、能创造新的东西。 国外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生涯规划教育经验,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生涯教育理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模式,这些有益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2.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发展迅猛,问题不少 我国对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但大有蓬勃发展之势,特别是2014年9月后,随着新高考改革拉开大幕,全国范围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浪潮掀起[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文件强调,学校应新增服务和支持学生“发展”的新时代职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具体规章的形式,提出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将制度内容扩充涵盖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发展指导的内涵,指出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积极主动地发展。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学生发展指导的目标和具体措施、途径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强调学生发展指导要注重实效、健全指导机制。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变倒逼育人理念的更新和育人方法探索。加强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学生发展现状堪忧,学生发展缺乏指导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学生对人生缺少规划,理想信念不明确,生涯规划缺少自主性,专业和职业选择盲目;发展单一片面,德智体美劳“五育”发展中,智育较有优势,而其他“四育”被忽略,没有体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发展不均衡,个体发展不和谐,群体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充分,学生缺少主动性;家长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陪伴者,缺乏对学生成长指导的理念和方法。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强化“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不仅强化学校教育的全面性,更展现出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期待—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出發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从学校育人现状不难发现,学校育人有一定的功利化倾向,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的全面发展,也缺少对学生发展的规划和指导;教师作为学校育人理念的实践者,缺乏对全面育人的规划和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全面育人观念有待更新。 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追求 强调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不仅具有关照个体全面发展的德育价值,同时具有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和惠及学生特殊需求及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优势[2]。 1.彰显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 (1)促进个体的自主发展 新高考改革取消了文理分科,采用“3+3”或“3+1+2”的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计划选择三门科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合理选择学科成为学生和家长关心的最大难题。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和学科专业特长,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在职业认可、职业选择和职业倾向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面对高考也更加理性和从容。 (2)适应成长发展的需要 人的生涯发展既是一个自然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设计与创造的奋斗过程。生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阶段乃至人的一生,具有连续性与完整性。生涯规划教育不是让学生为未来选择职业,也不是在孩童时就选定发展方向,而是为未来做好准备,能够在小学、中学、大学直至终身教育的长途跋涉中,不断完善自我、丰盈自我。从小就种下生涯启蒙的种子,让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一条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链”。 (3)培育学生的生命品质 生涯规划教育既要着眼于当下,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又要放眼未来,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社会与职业变化需要的核心技能与重要品格。生涯启蒙是对中小学生生命成长价值的关照,是唤醒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发展的意识,是让学生带着梦想体验、探究、感悟生命、生长、成长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有效路径。 (4)最大限度地释放潜能 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一个人为实现人生价值而进行自我认识、规划和实现的过程,其宗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职业发展教育的强化阶段,是实施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时期。中小学职业发展任务的完成与未来职业的整体发展直接相关。 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为学生选择学科、选择大学、选择专业、规划职业提供指导帮助,其重点是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自我管理以及思维成长的能力,积极面对人生发展路上的变化与不确定,促进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认同,发展积极的自我 概念[3]。 2.引领教师成长的现实诉求 教师对学生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的学习与工作态度、人际关系与交往、生涯规划与选择等,对学生的为人处事方式、学习计划与安排、人生认识与规划等会产生重要影响。提升和完善教师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教师应该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强化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4]。 《意见》要求重点提升教师的学生发展指导能力,将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内容。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首先,教师要能够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应该认识到,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更多的个人发展选择,做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培养特长,初步建立兴趣、学习、职业和生活之间的系统关系,并思考和处理人生发展规划和当前努力、个人幸福和祖国需要之间的关系,为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心理和学术 基础。 其次,教师要自觉遵循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堅持面对所有学生,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则,尊重个人差异;注重与日常教育和教学有机结合;合理规划教育内容和重点;坚持主体实践,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实践经验,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教育,并贯穿高中教育全过程;以计划为导向,注重学习规划,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升学业、职业发展意向。 再次,教师要掌握和运用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教师应该通过课程与活动实施,以志愿服 务(公益劳动)、社会课堂、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特长、优势短板等,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准确定位自身角色;指导学生根据高中课程设计、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选择要求,合理确立个人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指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前景,形成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指导学生了解大学的专业及就业信息,根据个人的志趣特长及社会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升学志愿和实现 路径。 3.顺应全面育人的改革导向 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中课程体系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措施。从发展的角度看,此举符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意见》提出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等目标任务。 教育改革对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还在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将缺乏意义的生活转变为充满意义的生活,将外在的考试压力转变为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从教师、家长的强势安排转变为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决策、自我安排,从升学成绩目标转变为多元的人生价值目标,尊重人才的多元化发展;追求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发展、终身发展、幸福人生奠定 基础。 三、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 1.基本途径:课程与教学 国外丰富多彩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职业生涯教育,为我们借鉴先进经验提供了重要参考。高中开设生涯规划课、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各科教学是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途径[5]。 (1)开齐开好生涯课程 按照各学段和各年级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重点,通过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例如,浙江省要求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高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制订合理的课程大纲,编写校本教材,并注重积累课程资源;山东省要求学校开展总共4个学分的学生发展指导,包括1个学分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和3个学分的职业经历活动,侧重于在高一和高二实施;海南省则要求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学校每学期安排的生涯规划教育课总时数不少于15课时。 (2)加强学科教学渗透 学校应将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并加强核心素养、应用前景和职业体验的教育,引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教师应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自觉融入职业发展观,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将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生活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教师人格魅力和榜样的作用,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尊重的关系。 2.重要途径:活动与体验 (1)组织生涯规划教育活动 学校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课堂、社团活动、创新创业大赛、专家报告、校友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推进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育人工作,邀请专家定期为学生作专业辅导讲座,安排学生跟随导师开展科技实验和研究项目。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企业、事业单位等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探访有代表性的家长或校友,并进行有关行业认知和专业经验的研究访问,帮助学生积累行业认知和职业经验。 (2)开展职业体验 学校与行业、协会、大学、科研机构等合作,建立学生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和大学专业学习实践基地,为实施职业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积极发掘校内资源,将学校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校园特色活动等作为校内职业体验的载体。拓展校外渠道,加强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联系协作,发挥好家长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体验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认知。 (3)提供生涯发展辅导与服务 学校建立学生发展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为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生活提供支持。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德育管理人员为学生开展有计划的个人发展咨询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学生建立发展档案并及时记录学生的发展情况。借助综合改革信息平台提供的用于高考的专业测量工具,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估,以形成合理有效的评估报告,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4)营造生涯规划教育文化 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营造氛围,优化环境,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场所、文化阵地等,特别是为教师提供一个固定的学生发展指导的咨询场所。充分利用学校的数字互动系统,通过户外显示屏、触摸屏、展板、橱窗、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借助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学校报刊等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鼓励学生组建具有职业经历性质的俱乐部,并定期开展各種形式的俱乐部活动。 3.支持途径:家庭与社会 (1)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家校共育和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阵地,以“家长大课堂”“家长面对面”等形式,指导家长了解生涯规划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帮助孩子科学设计生涯规划,形成生涯规划教育的家校合力。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学校要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协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提供生涯教育的物化环境,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学生发展指导教室、生涯文化长廊等,通过海报展板、数字化交互手段、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家长和学生广泛宣传。加强顶层规划和总体设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和完善结构、层次、重点协调的工作网络。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不仅是对学生的新考验,也是对社会、学校、教师、家长的新挑战[6]。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相互协调,做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敏.中学生生涯教育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1. [2]顾雪英,魏善春.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现实意义、价值诉求与体系建构[J].江苏高教,2019(6):44. [3]曹凤莲,朱瑜.高中生生涯辅导实践操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9. [4]郭平.教师专业发展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17. [5]李勇,杨白莉,迟学为,等.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程[M].北京:龙门书局,2017:236-239. [6]王爱芬,雷晓.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37. 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教师培训学的学科价值与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SC19B017)和四川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教育咨询与质量监测评估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15TD0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1.成都师范学院教授;2.成都新华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