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写作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式 |
范文 | 刘克方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因为作文是学生精神的外化 ,是学生智慧的火花,心灵的表白,创新的舞台,其往往能折射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那么,在写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一 、文章主题 要求主题的明晰、正确是必要的,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分析生活,凡是他们感到真实的、健康的、有趣的、美的、精彩的或曾经被深深感动过的,都可以写进作文,既可以赞美、崇高,还可以传达一己的情丝和心灵的震撼。 从日常生活、从自我个性、从率直的思想、从真善美出发,把条条框框打破,把作文的主题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现代化、党的领导扩展到亲情、爱心、个性、自我、自由民主、生活化、自由化,精神与物质,率真纯朴,求真求善求美,忧患意识,实事求是上来,个性、自我和集体,同自由、独立、纪律。提倡保护学生自主表达,创意表达的权利,是对真正意义上的主题不拘泥写“放胆文”,这也是对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的独特追求。 二、文章素材 1.教材。 教材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传统, 又反映了现代文化的要求。可见,教材本身便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 材。这就为作文教学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丰 盈材料。朱自清看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艰难背影,眼泪夺眶而出,情动于中,而行于文,才有了感人至深的《背影》,读懂了父爱《背影》,超越了时空,也成了天下所有慈父的缩影。 2.从生活经历或宣传媒介中寻找。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水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勃勃地流个不歇。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调动自己心中的语言储备,调动自己心中的生活积累,大胆地展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独特的认识,独特的感受。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或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生活中的“亮点”拨动学生们的“情弦”,打开学生们的“话匣子”让作文不再是为写作文“强说”。把生活引入作文,生活的丰富不仅会让学生们的作品精彩纷呈,而且情趣高雅,让学生们的文笔,因观察而具体,因具体而生动,因思考而深刻,因深刻而有灵性,解决“不会写”的问题。 摩罗说:“讲话的方式就是面对世界的方式,你讲话的态度是虚浮的,那么你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也只能是虚浮的。”在作文教学中,达到写真我,记真事,抒真情,发真思。教师要着重开发同学们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从而使同学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体会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师讲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虚构。 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心灵之泉水的自然流淌,心口如一,说写自己的话,文章真正自由。只要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又是健康的,应该是想写什么就写会,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写真诚的、崇高的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的生活,可以写现实的,眼前的景物,也可以写幻想的未来世界,可以与老师探讨,也可以与老师对话,可以评价经典句,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大江东去,也可以小桥流水,总之,学生的文字应该是掠过晴空的云彩,它美丽多姿而又呈现出个性色彩。 父母给了我们真挚的爱,祖国人民给了我们博大的爱,我们不能沉溺于爱河,不图回报,不图进取,我们要以求知成材的努力,回报亲人成龙成凤的热望,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可以拟《心愿》、《祖国与我》、《坚韧,我追求的品质》 等为题尽情展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过合理的养育和 引导,孩子们就会朝向我们所希望他们通往的目标发展,他们会成为人类社会 合格的一员。这就像我们春天播撒种子,给予关心和养护,到了秋天,就自然会有收获一样。 作者单位 陕西安康汉滨初中 责任编辑 杨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