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最美的课堂莫过于“本色感染”
范文

    

    贾宪章,男,1970年出生,山东省枣庄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1989年参加工作。工作之余,喜欢将所思所想付诸于随笔、漫谈之类的作品中,既抒发情怀,又结识朋友。

    只读过小学的沈从文,以灵气飘逸的散文震惊文坛。1928年,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请沈从文为讲师。上第一堂课时,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沈从文走上讲台,刚开始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而准备的内容,10分钟就讲完了。他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堂课,人很多,我害怕了。”胡适闻之,对沈从文的直率和坦诚十分欣赏。

    这样糟糕的一堂课为什么反而受到欣赏?道理其实很简单,沈从文先生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本色感染”,展示的是天然的自己。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时刻保持自己的“本色”,不掩饰,不装饰,不做作,才会有效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才会是开放的、外露的、真实的。这时,执教者才可以轻易洞察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真实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进而唤起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的。

    由此不禁想到最近观摩的一堂语文公开课,讲的是肖复兴的《荔枝》一文,自由感知课文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一名学生熟练地把文中的四件事说了出来。执教老师十分自然地点评:“很好,你说得很熟练!”很显然在这个环节上师生们事先已经“演练过”,而老师这句看似正常的夸奖,却在不经意间把这一层大家都不愿意触及的玻璃纸捅破了。“熟练”,本应是业务精通的一个标志,但在追求认知、探究、发现、求新等“本色感染”的课堂上,“熟练”却已经成为一种难言之痛。

    无视“本色感染”的课堂,当然不止“熟练”这一种痛——课堂形式五花八门,又是唱又是跳,讨论得热火朝天,“热闹之痛”让课堂找不到一丝自主求索的“本色感觉”;基本知识学习根本不用老师费心,学生们早早就能“烂熟于胸”,重点内容如何理解,需要怎样的学习方法,只要转入具体教学环节,学生们都会“文思敏捷,口若悬河”,“默契之痛”让课堂看不到一丝合作学习的“本色模样”;节奏控制格外“稳健”,应该一带而过的环节,没有一名学生会“淘气”地发现问题,应该细致入微的环节,学生们或分组探讨,或默读凝思,或奋笔疾书,或爽朗发言,或大胆质疑,“高效之痛”让课堂体验不到一丝自主创新的“本色感觉”……其实,每一位执教者都清楚,如此精心装饰、细心打扮的“非本色课堂”可能会得到观摩者的好评,但为实现这一课堂效果而刻意呈现的各种“非本色行为”,必然会给学生们带来许多不健康的暗示与不同程度的伤害。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沃野,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教学只有在追求“本色感染”的健康轨迹上执意前行,学生们才会在自然感染的过程中被唤醒、被规范、被提升,其综合素养才会在课堂教学的种种“本色体验”中自然生成。

    “本色感染”需要执教者为“真诚示范”注入动力。课堂拥有了“本色感染”,学生就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告知其问题的答案,而是以自身的特有感染力去引导、激励学生去感觉、体验、思考、交往,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染力,是通过自身的真诚示范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取得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的能力。课堂上的教师就是学生们求知、探究、协作的一面镜子,“像老师一样!”,这就是执教者应该保持的感染力。自己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感情地读书,自己就要先做到;自己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谈吐文雅,自己的表现就应如此;自己希望学生在课堂探究中应该迎难而上,那就要向学生展现自己具有的战胜自我的勇气……学生才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情感的真实状态,才可以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人性的美丽。

    “本色感染”需要执教者的“真挚关爱”提升魅力。课堂的“本色感染”自然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浓浓关爱,在课堂上,师生间充满了“关爱”,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关爱”,师生才会相互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关爱”,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面对没有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执教者的尴尬是可想而知的,有时即使一再发动“激励攻势”,也仍然无人回应,执教者此时的“关爱”可以是一种转变吹来“清新之风”,或者降低难度重问,或是变换手段启发,或者暂时回避这个问题……避免将课堂引入“死胡同”; 此时的“关爱”也可以是一个插曲点亮“幽默时刻”,调动自己幽默的细胞来装扮整个课堂,可以随机讲一个与此课有关的小故事,可以介绍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让课堂陷入“全沉默”。这些“关爱式的妥协”虽然需要执教者平日里用心地锻炼、积累、积淀,但可以真正感染到课堂、感染到每个学生,可以等到课堂情绪高涨时“再回首”,无人问津的问题也许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样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才会让学生习得语言、发育精神、净化情感。

    “本色感染”需要执教者的“真实情感”丰富活力。课堂上教师用生动、优美、幽默的教学语言诱发学生的“真情感”,既要重视“激励结果”,更应关注“诱导过程”,而不是醉心于演绎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而应让课堂上时刻充盈着师生的真实情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真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挖掘教材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过分析、理解、品位,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真性情”;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真情感”,让学生用心感受,用心体味,悉心探究。课堂上生动、和谐的课堂情境,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营造出情感交流的氛围,可以充分唤醒学生的真实情感,使之在情趣盎然中积极地构建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只有充溢“真情感”,课堂的“本色感染”才更具活力,才能有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师生的激情四溢。在情感流动的课堂里,生成的是学生的幸福感、成就感,构建的是具有生命力的和谐情,充满的是求真、向善、爱美的真性情。

    最美的课堂莫过于“本色感染”。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身为教师只有倾心于课堂的“本色感染”,自觉丢弃华而不实、形似神异的做法,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充分读书、自觉思考、主动实践,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切实得到提高。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30 6: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