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构建中学思想品德生态课堂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黄战锋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为核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相统一的课堂。笔者结合十余年来的探索和积累,就如何立足生活,构建中学思想品德生态课堂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精心导入,引发兴趣 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初步环节,关系到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通常运用了“案例导入、歌曲导入、漫画导入”等多种导入方法,有效引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小故事《苏武牧羊》,开启本节课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充分体会到了苏武坎坷的经历,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立足生活,怡情启思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联系”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情感体验活动中解放思想、获取知识,提高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观。 例如:在学习《直面挫折》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说一说”教学活动,要求每位學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挫折”的故事,并总结自己是如何克服的,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分享自己的经验。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更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三、活用教材,探究发展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对学生极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通过一系列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选用典型、新颖、精致、简练、具体,富有时代感和贴近学生的生活案例,能使每个学生在身心体验和情感认知中思想得到启发教育。 四、精心预设,动态生成 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如何精心预设,如何促进生成,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预设关键是要立足学生,着眼生活,活用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平台,在教学设计上要有深度、广度,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生乐于交流,勇于探索,并通过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帮扶歌曲,组织学生讨论、游戏、辩论赛”等系列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交流沟通,平等对话、汇聚融合,产生新的视界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一课时,我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的援助,世界人民动员起来救助印尼海啸的灾民等现实材料导入新课,比教材中提到的朝鲜战场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战期间白求恩的故事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例子中,通过预设“眼睛观察-心灵感应-语言沟通”这样一个真实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强烈的内心认知,德育的终极目标随之落地。 五、注重体验,导之以行 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体验生活,理解人生,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例如:在讲授《做人要自尊》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盲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盲人,用肢体语言给对方暗示,完成后交换角色。这个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充分体验到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别人对他的态度,从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同时,使学生也有了新的生活体验,使枯燥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作为每一个从事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工作者,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来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认知能力、实践能力,达到以德育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 陕西省彬县电化教育中心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