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范文

    卢沛能

    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包含了推理判断、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以及空间想象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导致小学生思维模式僵化,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本文中,笔者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数学思维的具体含义、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意义以及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 数学教学的意义

    在数学学习中,要想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就要具备良好的推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具备了这些思维能力,便有了学习其他学科所需要的逻辑思维素养与科学探究能力。各学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1.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逻辑思维指的是观察事物,对其进行概括和推理,进而通过逻辑整理正确地表达对事物见解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但体现在数学学习当中,同时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必备的一种能力。

    2.开发学生的非智力性因素。非智力性因素是指情感、兴趣等无关智力的各种心理方面的因素。兴趣主要体现在学生求知欲的激发方面,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只有具有学习主动性才能对学科产生求知的欲望,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条件。

    二 数学思维的定义与内涵

    数学为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学科。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识读、加减乘除的运算、计算长度与图形面积的公式、单位换算等比较基础的知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小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数学学习当中,通过现象观察、实际实验、对比、合理猜想、结果分析、综合、概括和抽象等思维方面的能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绝大部分都能够在学生生活中有实际应用。培养数学思维就是对已有的和潜在的数学教学方面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使其对教学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 数学思维的特点

    1.形象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通常会通过教学用具或者直观形象的物品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与知识点,同时还能启发学生从生活事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出这些事物之间在数学方面存在的关系。通过对事物的直接感知,让学生形成思维印象与心理印象,这是培养数学思维的第一步,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比较差,因此这种具象方法是最合适的。

    2.逻辑性差。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还不够强,不能很好地利用概念、推理与判断等形式发现问题中的数学关系。学生不能很好地跟随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的解题模式和思维方式。

    3.灵活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因此思维比较活跃。但是,思维的灵活性除了表现出反应快、奇思妙想等优点之外,还具有明显的缺点,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等。这不仅仅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不成熟,还和教师教学的方式有一定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受自身智力水平、家庭教育及外界因素影响,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非常迅速地理解并掌握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可以有效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能以原有知识为基础自主学习新知识。但有的学生只能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完成知识点的记忆,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学习的过程比较被动,思维缺乏条理性,不能对知识点举一反三灵活应用。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1.数学思维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学不仅包括传授知识的过程,还应包括学生思维能力与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训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思维养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够真正提升其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判断能力是学生数学思维的直接体现。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当学生有理有据地对教师的课堂讲解与教材内容提出质疑时,说明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形成,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理解知识。

    五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新课标对素质教育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意识到,数学思维需要学生通过对知识的逐步感知才能形成,这是一个从感性认知渐渐深化为理性认知的数学学习过程。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明白直观的图形表示抽象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了解图形与数字之间的具体联系。在学习一些不易理解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当学生对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可以渐渐地脱离实物,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2.數学教学中要注重实践。实践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对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与实际应用能力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同时,实践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概念的理解。因此,数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具体实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生活中选择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其发现实践中包含的原理与概念,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并最终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解决问题。

    3.通过具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分析和推论探究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当一章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旧知识,使整章的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整体性思维能力。

    4.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包含着数学问题。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还能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一步步地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

    5.通过多元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环境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从被动、片面向主动、全面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的手段,注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这样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教师还可以通过开放式的问答来活跃课堂氛围,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的检测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安排学习小组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相关课后活动等。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小学生日后的学习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其分析问题与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方法提升其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灵活性。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第一小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