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农村学校家校共育“三阶共建”途径探索
范文

    俞芬

    [摘要] 农村学校家庭教育普遍缺失,家校关系脱节严重。为突破这一现状,班主任要积极寻找家校合作的多维路径,激活家长搭档,搭建学习平台,融合丰富活动,逐渐形成强有力的家校合作教育场,最终实现家长、老师、孩子在班集体中的共成长。

    [关键词] 家校共育;关系;支持;归属

    两年前,笔者从城区调往农村学校交流支教。不久我便发现农村学校很多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缺失的,很多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是脱节的。那么如何激活家长搭档,构筑农村学校家校融合新景象?虽然较之城区这一工作难度更大,但对促进农村孩子的成长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建立亲善关系,激活合作意识

    家校共育的前提是家校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了良好的家校关系,才能顺利开展家校合作,真正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农村家长很少主动和老师交流,他们保守、被动。为此,笔者主动出击,积极构建亲近友善的良好关系,具体落实在一个“懂”字。

    首先,班主任要懂家长的心思。所有家长都有一颗热切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心,农村家长内心更渴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学习知识来改变将来的命运,更希望与学校、老师建立平等、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

    懂他们就要学会尊重他们,与家长交流的态度贴心诚恳,让他们觉得班主任好说话,有“自己人效应”。懂他们还要能理解他们生活的难处,以及在教育子女中面临的困惑,多体谅,适时予以帮助。例如,开学初笔者通过调查、走访,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生态情况,布置任务做到有的放矢,不给家庭增加负担;借助班级钉钉群的功能开设了一个“问题贴吧”,家长对学校、老师、孩子教育上,有话说的时候就可以在上面留言,笔者做到倾听留言,尽可能解决。

    其次,让家长懂班主任的心思。在家长面前班主任坦诚“亮剑”,带着家长读懂班级、老师,消除他们对学校教育的陌生感,激发他们共同参与教育的热情,班级工作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第一次家长会,笔者做了精美的PPT,向家长宣讲了自己在班主任岗位20多年的一些体会和思考,向家长介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所带班级的班级文化标识的意义。我的目的是让家长明白班级建设的思路、班级的培养目标以及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家长应该承担的义务——支持、合作、助力,激发共育的意识。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证明,当你用心投入班级,替孩子着想的时候,家长们会发自内心地认可你、接受你,并且全心全意地参与班级的事情。为此,笔者定期在微信群、班级钉钉群里播报班级活动,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会借用公众号“俞班那些事”记录日常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透过这些微镜头,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校园生活,感受到学校、老师为了教育孩子付出的努力。

    二、提供积极支持,更新教育观念

    家长有了合作的意愿后,最重要的是提高合作的质量,那就是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为此,班级根据家长们的需求,搭建平台提供学习支持,主要启动了“3+1”家长互动课程,即“一周一本亲子读物推广”“一月一次主题沙龙交流”“一学期一次专家引领”,外加“不定期组织联合家访”,融自主阅读、相互交流、专家引领、实地考察为一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促动家长展开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周一本亲子读物推广,笔者每周一在班级群里推荐一本电子书,家长通过识别二维码就可以打开阅读,非常便捷。由偶尔家长发出的几句感想,到笔者与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再到群内的主题讨论,一本书成为家校共建的基础和纽带。

    每月一次的主题沙龙,主要用来组织家长聚聚聊聊,互相启迪育儿智慧。活动采用自愿参加的方式,每期报名不超过12位,活动地点设在教室或有情调的茶室。沙龙形式很自由,不给家长任何压力,交流的话题有来自阅读的,有来自生活的,使得家長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

    一学期一次专家引领,这由学校的家长课堂安排,邀请亲子教育专家开设一堂专题报告课,高屋建瓴,引领家长更新、提升家庭教育理念。听完讲座后,笔者会在群里组织家长讨论一番,尽可能让家长把讲座内容与家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日常的指导作用。

    “联合家访”,针对部分育儿存有较大困惑的家长,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家访活动,走进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学生家庭小坐聊天。家长在学习中不断提升智慧和增加教育力的同时,他们跟学校的合作越发共频、越发和谐有力。

    三、找到集体归属,体验共育乐趣

    在农村,很多家长对学校存有敬畏心,家长和学校之间如同隔着一堵无形的墙,隔墙也隔开了心。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家校愉快合作的前提是要让家长拥有班集体的归属感,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就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这一步,笔者主要依托的是一门亲子课程——“爸妈小课堂”,以此来加强家长与班集体的情感建设,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建设,加强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建设。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农村学校亲子课堂能开展起来吗?笔者经过实践,总结3点:第一,亲子课程的开设要有前置工作的铺垫,要在家长有共育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第二,寻找农村家长身上的教育资源,开发有农村特色的亲子课程;第三,涟漪式扩展运作,由内而外一层一层地扩展受众面,和一部分家长先做起来,做精彩了自然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

    例如,班级的“一亩三分田”亲子课堂,挖掘家长的农耕教育资源,在班级的一块自留田上做文章。一学期前后有五批家长走进学校,带领孩子进行开垦农田、播撒种子、日常维护、收割蔬菜等活动。家长们不擅长口头教学,就手把手教孩子。劳作中孩子们有什么问题,他们总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做解答,常会赢得孩子的赞美。

    又如,校外的“家庭联谊”亲子活动,将亲子活动拓展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谊,共同组织校外的拓展活动。活动由爸妈智囊团牵头,拟定方案后在家长群公布,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这一活动形式深受家长和学生喜欢。偶尔结伴外出,或去春游野炊,或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家长们凑在一起交流生活,谈论孩子,感受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和亲子关系。几次活动下来,我们有家长感叹:“俞老师,以前不懂得和其他家长交流,现在觉得大家在一起走动走动挺好的,涨了知识,多了朋友。”

    农村学校的家校共育更在于班主任的积极主动构建。如果说,“建立关系”是家校共育的起点;那么“提供支持”是带动农村家长成长的发展点;“找到归属”则是家长充分融入班集体的关键点。“三阶共建”,搭建丰富而生动的互动平台,共享教育资源,逐渐形成班集体强有力的教育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