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
范文 | 段文华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更应该重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于小学生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全新定位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几点阐述,希望能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1-0103-02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全新定位 (一)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重要内容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仁、义、礼、智、信”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所坚持的基本信念,它对提高国人民族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都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渐渐变成小学生在道德理念方面的提升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这些都与传统文化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意到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让小学生清晰地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认知,进而也能促使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水平的进步。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动力源泉来源于优秀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我国大多传统文化都是德育思想,一个人如果想要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体现,那么最重要的就是本身具有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更多更好的价值。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动力源泉来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教师和学生精神寄托的主要依据。 (三)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都比较小,也都处在人生发展的启蒙阶段,本身明辨是非对错的能力就比较弱,在学生的心里还没有形成对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对三观有一定的了解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虽然在小学生的认知世界里对三观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他们在金钱物质方面以及幸福感上都有一定的需求。随着网络的普及,小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接触到網络,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没有明确的判断能力,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诱惑,很容易被其吸引,特别是对金钱方面的诱惑,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知道幸福的真正含义,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不一定不幸福,幸福是建立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满足上,遵从内心真正的想法。所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创设情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过去传统的、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被学生接受,导致学生上课时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跟上时代的需要,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合理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和知识得到进一步加深,还能使学生对教材上包含的丰富情感得到最直接的感触,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一定的拓展,也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使其对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和学习。 我国传统文化是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来一直传承的精神,它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教师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如果单纯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存在进行书面讲解,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也体会不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加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其内容多是比较抽象化的,学生本身对课程的理解就比较困难,再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会使学生更加困惑。因此,教师更应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制定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并且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并把传统文化渗透进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更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这对学生加深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营造教学氛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如今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单单依靠书本,而主要来源于网络。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对于电脑以及手机等电子设备基本都已普及,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习惯借助电脑以及手机等方式进行获取信息。所以,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提升文化素养 书籍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的最重要工具,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拓宽视野,还能学到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大量阅读,并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刻的认识。学生在课外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加深理解,对提高道德品质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教师可以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这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袁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