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现状调查 |
范文 | 马冬梅 摘 要:小学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对事物进行描述,或者是表达内心想法等。小学语文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对应一、二年级;中级阶段,对应三、四年级;高级阶段,对应五、六年级。初级阶段是学习文字和词语的阶段;在中级阶段,学生就要接触写作;到了高级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教导学生写作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现状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基于此,对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对策 小学语文是学生接触阅读和写作的最重要阶段,尤其是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且学生在小学阶段所体现出的写作能力与其日后作文水平息息相关,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会影响到其语言交流能力,写作水平的低下,很可能会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中段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向上发展。接下来,本文对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进行阐述。 一、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的习作现状 资料表明,在小学生群体中,喜欢习作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较大。其中,学生喜欢习作的原因有:将作文写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通过作文诉说内心的话语、能够被身边的人夸奖以及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喜爱等[1]。不喜欢习作的原因为:没有在写作方面得到教师的表扬、无话可写、不喜欢教师所布置的题目以及对自己的作文不满意等。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也是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原因,因为是教师所布置的作文,不得不完成;第二,因为是家长对学生的要求,不得不完成;第三,也是所占比例最小的一个原因,因为自己愿意写作文。在素材积累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教师指定的阅读材料,其次就是来自家长所购买图书,学生自己的阅读所占比例最少。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对习作的热爱程度还远远不够。 2.教师的习作教学现状 教师对于习作教学的态度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点因素,教师需要正视数据,加以改正[2]。资料显示,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喜欢程度从高到低可以排为:比较喜欢、不喜欢、喜欢,并且有将近七成的小学语文教师会为习作教学制订教学计划,另外三成则比较随意。对学生习作表现情况的满意程度为:以不满意为首,其次是比较满意,满意排在最后,很多教师都表示学生全文都在记流水账,还有一大片的错别字。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教学方面,以一学期8次以下居多,可见,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教学,有待加强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方面,以不经常的情况居多,教师缺乏对学生训练情况的观察,收到的反馈自然就会减少,不利于教师的习作教学。另外,在评改学生作文方面,也是以教师评改为主,很少会让学生进行评改或者以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评改方式评改。最后,教师对学生习作修改的关注程度也是以偶尔居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首先,學生缺少对写作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耐烦,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甚至会感觉到厌恶[3]。其次,学生的写作具有强烈的“功利性”。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据了很大的比值,习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更高的分数。学生以分数衡量所有的作文,一旦出现作文分数低的情况,学生就会变得灰心丧气,学习心态消极。最后,学生缺乏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很多学生在习作是都会出现“卡壳”的情况,根本无从下手,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所以才会出现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情况。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对习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认为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认识作文,由于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够,所以在教学中更多地表现出随意的心态。其次,教师很少对学生进行素材收集方面的指导[4]。无论是在周记还是日记,都能够达到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目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和体会就是学生用来写作的最佳素材。然而,教师因为工作任务繁忙等缘故,并未对学生进行此类要求。最后,教师对习作的评改力度不够。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方面,教师往往会习惯性地写一些如“先抑后扬”“欲抑先扬”等评语,但是学生并不理解,不知道教师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并且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大多为否定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对策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素材的积累是习作学习中的重点,只有在扎实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写出令人满意的作文。因此,在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加大阅读量,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5]。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各种可读物,如杂志、古今中外名著等,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朗读一些故事,如《一千零一夜》中的童话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述出故事内容,回答学生对故事的一些疑问,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而且是投入感情地深入朗读,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段落式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故事会,由学生讲解各类文学作品中的故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素材。 2.开放作文教学课堂 作文教学并不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束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而是解除对学生的束缚,开放写作内容,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以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规定一个大概的方向,至于怎么写、写什么,全部由学生自己决定[6]。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如教室、走廊、操场等,以及学生在这些场景中的表现、神情等,通过作文的方式展现出来。例如,很多学生都在操场开心地打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操场当作游乐场,将操场中的打闹情景写入作文中,再煽情一番,最后体现出对操场、对校园的喜爱之情。除了对校园的描写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家庭甚至是家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进行描写,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法。 3.实现多样化评改 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评改过程并不理想,是教师需要改善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样化评改,除了教师评改之外,多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改和自主评改。学生互相评改是指教师将学生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中的成员评改其他成员的作文,在评改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发言,在查阅资料和请教教师的前提下发表各自的见解,指出作文中的优、缺点,形成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7]。自主评改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作文,客观认识文中的不当之处,如词语用法不恰当,前后没有相互对应等,一遍遍地阅读自己的作文,并加以评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传统形式的习作教学中,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作文的评改当中,无法清楚地理解自己在写作中所表现出的错误,教师让学生参与到评改作文当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效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了解教学现状,明确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如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放习作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以及采取多样化的评改方式等。 参考文献: [1]李建云.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長,2018,23(15):104-105. [2]陈香梅.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作文的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5(38):66-67. [3]马明忠.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18,42(51):253. [4]刘江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艺术科技,2019,35(27):239. [5]李霞.初探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祖国,2017,32(17):228. [6]毛亚丽,涂忠敏,陈现美.提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作文课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C],2018:136-137. [7]高成元.“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8,46(10):224-225.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小学中段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以甘肃省靖远县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53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