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加强小学美育,推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发展 |
范文 | 摘 要: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一直都是应试教育为主导,大多数学校没有美育的概念,特别是农村小学。这样长时间的发展使学生和家长都难以摆脱固有的观念,接受新的教育。甚至一些农村的教职人员也不明确美育的概念、价值、地位和意义,导致在教育环节上无法实施,影响了美育的整体展开。同时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建设成为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针对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寻找策略来推动小学心理健康的建设,推动其全面深化发展。 关键词:美育;农村小学;心理健康建设 一、美育 首先对美育的定义做一下解释,美育也就是美感教育。通过对学生美的培养,在认识、体验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对于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修养。专指“艺术教育”是对美育狭义上的认识,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美育是指对美感和审美的观念及素养的教育。社会主义下的美育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心灵美和服务美,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与艺术范围中先进事物和感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美育也会一定程度推动德、智、体方面的教育。美育是用一种比较生动形象的方式使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再刻板,运用具有美感的艺术形象使学生感受实际的生活、矛盾与理想,提高他们的政治、道德和情感的领悟能力感知水平。加强小学美育在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观察、想象和思维创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其在轻松的氛围内获得知识。干净整洁、美化家园等也是美育的要求,这样会有益于身体健康,促进体育的开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对农村小学的美育。 (一)农村小学美育的现状 在农村小学中,一直贯彻着应试教育的整套体系,影响了美育的发展。不仅大部分的学生与家长一时无法转变固有的观念,使学生在成长学习的過程中缺乏对美育的基本认识,甚至一些农村一线教师也不能准确地认识美育的价值、地位和意义,使得美育无法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小学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成绩等,使得美育空有其表。家长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用读书、考试改变命运。像音乐、体育、美术等升学考试不会考的科目被放到次要的地位,所以本来被放在学校中实施美育的重点手段经常被忽视,美育的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无法得到保证。具体体现在相关的基础设备不足、学校和家庭方面都不够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一些音乐课和美术课作用不大,美育的总体发展受到制约。 (二)对农村小学美学教育的思考和对策 第一,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如果想让当前的美育情况得到改善,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是首要关键,多多倡导美育的新理念。不要在心里有主次之分,落实美化农村和加强农村教育的工作,使其迅速发展起来。希望尽早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和美,享受美的教育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 第二,强化学校的美育师资力量。教师是对农村小学开展美育的重要角色,承担的教育责任十分重大。所以,对农村美育教师的培训和鼓励是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让教师不断积累新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为其创造便利的条件去参加各种形式的专业进修。可以通过职称、晋升、教学重视等方式提高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使美育的师资团队逐步稳健。使美育教师能够从自我接受到自我尊重、自我重视,敢于做教育改革的实行者,真正从内心对美育加以重视。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然的美与艺术,创造更多轻松趣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积极学到美的知识,提高美的素养。 第三,提升学校中美育的地位。事实上美育学校的整个教学组成中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培养更多的全面性人才,不可以忽视对他们审美、道德方面的教育。美育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被纳入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并且与德育、体育、智育的地位相同。这一举动充分肯定了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当代的每一个人都不可以缺少必要的审美素养和艺术素养,这对美育工作在学校的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对农村小学的美育环境进行改善。校园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且潜移默化的,校园环境美好和谐会在无意中对学生进行一种美育。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所受校园环境的影响和洗礼,使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无声中发挥作用。比如:对校园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增加绿化,保持净化,创造美化的校园环境,使校园氛围更加具有清新优雅的文化气息。可以在各个教室内进行墙壁和板报的设计,并开展一些评比活动。加强硬件、软件的建设,教师应该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设备。组织开展更多的课外美育课程,可以开设兴趣小组供学生选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小组中积极热情地投入,在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美的修养。 第五,在各个学科中都渗透美育。各个学科之间其实都有相通之处,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对美育的意义有基本的了解,通过打造自身美好形象和美的语言来营造一个美的课堂。在知识的教学中也可赋予其严密的美和结构的美等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熏陶和影响。 教师在平常的生活中遇到美要习惯性地积累,为美育教学提供更多的素材,从而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审美经验。二者互相融合,给老师对于美育的教育带来更多的自信。 第六,要展现美育的育人功能、学生在接受美育的过程中可以从对美的发现、认知、感受、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能提高,启发智慧、强健体魄,使思想和人格更加完善,实现全方位的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推进美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农村的小学,可能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落后、交通信息不畅等原因,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还是十分陈旧,缺乏心理教育,即便有这个观念也缺乏方法支持。导致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疏解。在学校方面虽然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规定,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相较于城市的学校来说进度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一些策略。 (一)进行三方推进,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室是主要场所,因此对于有限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进行实际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导处应该在每个学期都设立一定学时的心理教育课程,并监督教师的实施情况,接受学生的反馈情况,使这一课程不再形同虚设。心理辅导老师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对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应该进行精心的挑选和准备。不仅是心理健康的课堂上,其他的课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感受到真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来说,保持自身良好的形象和优美的教学语言可以使学生在每日的学习中不知不觉受到心理上的影响和教育。所以农村小学在教育中要学会因地制宜,鼓励教师在课堂中无声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农村小学除了保证规定的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广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这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有成效。比如可以组织体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感受运动精神。还可以请法治、消防等专业人员到校园中进行知识讲座或者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消防意识。通过一些文艺活动的举办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为其树立自信。通过这些活动来调剂学生的学习生活,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在每次班会或早读的时候都进行适当的美育,使学生在心中种下良好品质、健康心理等美的种子。 农村小学应该专门跟进心育团队,主要进行个别学生的专门指导。由于以往的传统和现实中专业性人才缺失等因素,对于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比较少。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比较广泛的讲座活动,与此同时各个班级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且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解决大家的共性问题。开始心理辅导时,发现学生存在一些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疏导他们的内心,避免心理出现严重问题。对于一些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该请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老师和同学们在其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积极配合,耐心引导,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氛围。在一些考试来临之前要适当地舒缓学生的紧张和压力,让学生分析得失,使他们不再怀有恐惧或排斥心理,把考试当作一件正常的事情,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成绩。同时家长也不应该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进步奖励、退步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拥有过多不良情绪,学会自我排解,保持阳光的心态可以避免很多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时时关心,促进心理教育工作深入发展 团队发展,实时掌握动态,不断深入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做到定期汇报。农村小学的心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灵茁壮地成长,使整个校园的氛围更加温馨团结。应该对这项教育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认真开展相关的活动。学校领导应该给予支持和重视,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团队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做好这项工作。其次各个教师之间应该定时开展不同层面的探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向更深的层次发展。通过这样的探讨和交流可以使一些共性问题得到妥善的解決,也可以促进教师投入心育心理健康的浓烈氛围。最后要随时进行反馈。班主任、任课老师应该及时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进行交流,重点关注一些特殊群体,比如成绩长期落后的学生、比较调皮爱闯祸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等。班主任应该对他们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汇报他们的成长动态,但是在关注他们的同时不应过于公开以免适得其反。引导其他同学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所有人,不要因为自身的言行为其他人带来伤害。 总之,在农村小学乃至所有的小学中,美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为当今社会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所必须要开展的。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这些课程的教学成果,全面整合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温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应该促使家长改变固有观念,全面推动农村小学的美育和心理健康建设。 参考文献: 胡吕娟.纵横结合:助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J].考试周刊,2018. 注:此论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课题名称:加强小学美育,推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发展。 课题类别: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463。 作者简介:刘俊邦(1984—),男,汉族,甘肃会宁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