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信息技术实践与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索
范文

    马腾

    摘 要:从为小学生教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活动出发,讨论在该科目的课前备课、课中互动和内容升华等方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试图通过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和趣味性的融入,增强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建立一个快乐探索的课堂环境,并且制定科学的课件和授课方式,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完善其学科意识,为他们的长远未来和深入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授课环境;实践性学科

    在小学设立信息技术学科,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初步认识到信息技术给予我们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改造,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该履行的相关义务,学会正确运用该学科把握时代信息。而本文的目的在于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信息学习热情和接受能力,这是对教师教学实践的考验。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

    1.授课内容和预期效果

    (1)指引学生绘制流程图,熟知每个单位结构的绘制方法;(2)学会用逻辑思维对日常事件进行合理排序。

    2.课中实践

    在课堂上互动学习,掌握如何绘制两种判断的流程图。

    3.教学的思想内涵

    初步探寻事物中的关联,形成逻辑的思考和实践。要学会把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有效整理作为课程关键,但最难的还是学生学习流程图各结构的绘制方法后如何掌握“有判断分支”类型的图例绘制。

    正式讲课前,我打算通过让学生观看关于默写古诗的视频,让他们讨论其内容和默写过程的顺序。叙事方法多样,观察学生的表达方式,大家一起探索谁能够更简单明了。在此过程中,大家提出小作文记录、提纲记录、构图法等方式,并选出他们认为最高效的构图法。接着,我解释相关原理,说明框图和流程图间的差异,教学内容被自然引进。进一步解释流程图由于高效性、条理性和逻辑性使其比框图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掌握判断框的绘制方法是掌握绘制“有分支事件”图样的重点。让学生自主判断棱形和其流程线的关系,Y,N在不同流程线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意识到逻辑错误并进一步理解和改正,形成深刻的学习印象。

    授课老师在备课和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以教材为基础,把握重难点,提前模拟课堂上的情境,做好充分准备。拋出趣味性问题,刺激学生思考能力,锻炼其动手能力和讨论能力,师生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共同参与、共同学习的良好课堂环境。

    二、注重授课环境,构建有效课堂

    科学认为,越轻松的环境越能促进思维发展。同理,一个表达自由、师生平等、快乐交流的课堂,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上《我的电子名片》一课时,我在PPT上为同学们播放了川剧《变脸》的片段,大家也很快指出该视频的名称。我趁热打铁,问大家希不希望给PPT上展示的名片来个变脸,很快,同学们的热情就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了。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我会通过表扬学生的配色、排版、选材、内容等方面的优势来提高他们的自信。不同的小组会针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解释和比较,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或者走神违纪等行为都会被小组长登记在册。虽然我的身份是老师,但我不会要求学生一定要怎么做,而是通过仔细观察,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维护这个大胆发言、自由讨论、快乐学习的课堂环境。就算在此过程中,个别学生难以跟上进度或者扰乱课堂,我也会尽量课后找他们进行深入了解和开导,在上课过程中以大部分学生的探知欲为重,努力维持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而不指导,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

    三、开阔学生思维,提升课堂内涵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实践性学科,就算老师多次重复课本上的知识,学生也可能难以全部吸收。但是把课本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用日常语言展示出来,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当为学生讲解幻灯片是PPT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时候我会举书本和纸张的例子——单纸不成书,书往往需要多张纸记载的内容来解释整本书;然而在PPT中,单独的幻灯片或多张幻灯片都可以构成独立的电子演示文稿,区别就在于解释的详略不同。这样一来,就算学到新的知识,回顾起来的时候,学生也很容易由纸和书想到具体的课程内容。

    尽管上述过程在一堂课中可能只占几分钟,但是老师想要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授课,就不能忽略这几分钟的细节——用符合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语言来解释理论知识,让这些知识更好地被他们理解和吸收,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让知识不断吸引学生探索的兴趣。

    四、结语

    课堂是学习的第一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老师的授课能力和教学水平都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前的细心准备,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环境的维护以及将书本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充分把握信息技术课上的知识点,掌握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增加知识积累。但总的来说,上述内容不仅仅是每一个老师的期待,更是每个老师的责任,是每个老师教育生涯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张慧民.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

    [2]鲁永胜,杨丽华,李显艳,等.关于教师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2017.

    [3]李科优.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A].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