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
范文

    林春兰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策略和工具,运用它来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教学;案例分析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具体化、形象化的方法。将其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将繁琐、冗杂的历史知识整合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学生学习掌握历史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什么是思维导图?它是一种将发散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其创始人东尼·博赞解释道:“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互相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运用它辅助教学便捷而又有可操作性,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如何实际作用于历史教学中

    1.有利于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知识点是比较分散、零星的。而思维导图可以把这些冗杂的知识点梳理编织成一张知识网,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可视化。有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减轻记忆背诵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历史思维导图通常是有一个中心主题,分出若干个分支主题。分支主题再分出若干子主题,子主题下还可以有许许多多的子主题。这样绘图过程中,激发学生不断思考、联系,寻找更多的子主题。这个过程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大脑,激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与以往的板书笔记相比,更加简洁明了,生动有趣。思维导图有树状图、流程图及气泡图等基本形式。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有更多表达的自由。初中生年龄特征就是爱好绘图、图案创作等。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创造性绘制花朵状、手掌状等其他形式,可以说,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

    4.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采用思维导图则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中,要不断思考、概括、整合知识,由此,学生成为思维导图的绘制者和识记应用者,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根据历史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思维导图的运用

    下面就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一课为例,说说如何在历史课堂中具体运用思维导图。

    第一步:展示课标,明确关键词。本课课标为:通过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感知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根据课标,找出关键词为开辟。由此让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联想到其他知识点。比如为什么要开辟,怎么开辟,开辟后带来什么影响,等等。

    之后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重点是: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难点是探寻新航路的缘由和条件。

    通过解读课标,让学生领会本课的教学主题:

    (1)知识与能力:探寻新航路的缘由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初步感知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地图,说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新航路的航行轨迹。

    ②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海家们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精神。

    第二步:整理知识点,梳理线索。本课以新航路开辟为中心主题,主要以事件的时间、原因、条件、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思路梳理线索、疏通学习脉络。

    第三步:动手绘制思维导图。以开辟为中心主题,分出4个分支主题。分别为原因、条件、经过、影响。以这几个分支主题进行思想发散:从原因联想到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精神动力和直接原因;从条件联想到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从经过延伸到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从影响延伸到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通过中心主题—分支主题—子主题的发散联想,绘制本课思维导图。

    第四步:小组讨论,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绘制完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小组内部相互展示各自的作品,相互借鉴和学习,对出现异议的地方进行讨论和修改。教师不断巡视,适时对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五步:展示部分作品。在小组进行查缺补漏、修改订正的基础上,教师挑选一些绘图比较精美的作品进行展示,并适当点评,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而整个绘图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

    可以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策略和工具,用图形、线条、关键词等,将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使知识点体系化、系统化、简约化,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Tony Buzan).思维导图系列丛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安春苗.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绘制及应用研究:以《鸦片战争》一课为案例[J].科教导刊,2017(3X):83-84,

    [3]张倩利.思维导图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信息周刊,2019(48):366.

    [4]郝静.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2018(32):200.

    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历史课堂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1: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