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范文

    摘 要: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自主发展潜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当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学习热情等问题,与核心素养的要求不相匹配。为此,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培育自主能力,丰富实践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以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教学;化学课堂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当前中国学生发展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内涵进一步细化。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自主发展潜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在具体内容上被分为人文底蕴、科研能力、学习能力、健康生活、责任意识、创新实践六类。此外,任何两种素养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保障学生的健康持续发展。

    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学生核心素养以上述概念为基础,不仅要深化学生对化学学科在社会科学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还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和尝试。因此,探究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可行策略,对于培育高中生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能力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获得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这说明一种好的教育模式不仅仅要将现有的知识教会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能力。思维定势的形成在于长期缺乏思考,要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在教学设计中就必须废除传统授课制度,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推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一种“一边思考、一面执行”的教学模式。这同样说明,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养成,也难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忽视能力培养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受到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快速提升化学成绩上。这就导致绝大多数化学教师侧重于快速将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随后就是反复背诵、听写、习题和考试。《中国青年报》2018年底一项针对全国16个省份高中生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调查显示,超过72.84%的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化学课堂上没有亲身接触过化学实验,超过59.66%的学生没有观看过化学实验的影像资料。不仅如此,约86.46%的学生表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形式单一、理解和记忆难度高。这说明,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对具体考点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理解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不仅如此,克伯屈在《教学方法原理》一书中,还指出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教学中的区别。他认为,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學习在初期更侧重于思维方法的训练,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初期则更加侧重于背景知识的积累。这说明,单纯将具体考点传授给高中学生也许短期内能够取得较高的成绩,但倘若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思维方法和能力的训练,随着三年化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难度和理解难度只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将很容易出现后劲不足、学习效率下滑的情况,给教学增加更大的难度。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学习热情

    从核心素养的内涵来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应对考试,更要借助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将学术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人类的社会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实践的,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一方面,化学课堂的教学立足于当前化学领域的理论成果,以理论为基础;另一方面,基于化学理论的实践对于理论本身也有很强的检验作用。学生通过将学习的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推动学生实践水平与能力的提高,还能够在实践当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发现现有化学理论的局限性,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印象。

    然而,当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频频发生。举例来说,高中化学教师会教导学生碳酸钙、碳酸镁等碳酸盐可以与酸发生反应,却很少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水中的碳酸氢钙、氢氧化镁等物质被加热后会分解为碳酸钙、碳酸镁、水和二氧化碳,而热水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就是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镁等,利用这一化学原理,将醋酸倒入热水瓶,就能够使水垢溶解成为醋酸钙和醋酸镁,进而达到去除水垢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只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却不知道它们的颜色、状态等性质,导致在解决判断沉淀物、气体等问题时频频出错,只能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缺乏的就是这种生活实践中最直观的体验。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们只能“纸上谈兵”,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难以灵活解决。长此以往,学生极易陷入一种“化学无用”的思维误区,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受到影响。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育自主能力

    要想解决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就必须不断创新化学教学方法,将更丰富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一方面,教师可以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与设计教学法结合起来。设计教学法主张以交流互动、自主设计取代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任一学科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由学生自主设计相应的学习计划并自己负责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辅助者,其主要职责在于辅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考评与监督。其优势在于,学习计划多为学生自己拟定,因此更有可能训练学生的思考、组织、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也更有可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满足培育核心素养的需要。在当前我国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渐将这种方法与课堂授课相结合。对于较为简单、基础的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规定一个大致学习时间,并推荐相关的书籍等学习资料,更具体的学习计划则交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仅在规定的学习时间截止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而高考的重点、难点等需要教师辅助的内容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设计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先自己设计重难点学习方案,将遇到的问题定期反馈给教师,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集中讲解。此外,在学生开展自我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课堂展示等等,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在素质培养与应试教育二者之间实现平衡,还能够推动学生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创造、思考与负责的精神。

    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互联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方式。首先,从《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来看,当前绝大多数化学教师对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资源利用并不充分,大量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做过化学实验,甚至很少在课堂上观摩老师的实验操作过程。对此,教师可以将带学生去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写实验报告等列入教学计划,将动手实验的频率维持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微博等平台,将化学实验短视频、化学知识点讲解、杰出化学家生平与成果等内容发送给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即时播放。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给每一小组布置主题不同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任务,推动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营属于自己班级的化学公众号,提高化学学习的趣味性。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学校,与社会上著名的化工企业、博物馆、资料馆、高校等联系,组织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参观博物馆、观看影音资料,还可以鼓励学生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进而使化学知识更加形象可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丰富实践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热情低下的问题,就必须创造多样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学习化学、利用化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将生活小窍门、自然现象等内容与化学教学的内容结合起来。每当完成一部分新化学知识的学习,教师都可以将与之相关的生活小技巧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定期上交将这些小技巧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化学日记”。学生记录的内容应当包括操作过程、现象描述、化学原理、类推适用等。举例来说,氢氧化铝与盐酸可以发生反应,因此医学上常用氢氧化铝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对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家查看类似的药物,思考在其他药物中是否有类似的化学原理存在,将分析查找的过程记录下来。又如氨气具有容易液化这种物理性质,因此实践中常常将氨气作为制冷剂。对此,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考察生活中的制冷设备,探索其背后的制冷方案,举一反三,分析多种制冷方案背后化学原理的不同。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设立化学助理小组,为小组成员提供多一次进入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或者是参加学校的化学讲座、论坛的机会。小组成员采用流动轮换制,每隔一周或者两周更换一次。在担任化学助理小组成员期间,学生要负责协助教师完成教案编写、化学背景资料收集、实验视频录制等任务,参与多个动手环节。作为奖励,小组成员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化学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实验、数据分析等等,同时还可以在教师论坛中参与资料整理、实地考察等环节,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創新教学方法、培育自主能力,还要丰富实践机会、激发学习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立德树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优秀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吴敏.化学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关于科学观念和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二[J].化学教学,2014(5).

    [2]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

    作者简介:陈志勋(1984—),男,汉族,泉州南安人,学士,中学一级,主要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