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学习故事:我的游戏我做主
范文

    苏巧霞

    观察对象:大班邵×小朋友

    观察时间:2019年5月14日,上午9:00—10:00

    观察地点:我型我秀(表演区)

    观察内容:

    区域时间开始了,邵×小朋友兴冲冲地跑过来问我说表演区能不能开展卖票工作,这样就可以赚钱了。这是个新点子,我听了这个建议说了一句:“你真有想法!不过要是能够征求所有的游戏伙伴同意就更好了。”邵×开心地说道:“他们都同意,我们都想通过表演来赚钱。”我点点头对他说:“好,那你去尝试一下,不过怎么卖票,卖给谁,这些问题要和你的伙伴们讨论清楚哦!”他开心地走向他的伙伴,自告奋勇地要当售票员,并说干就干,戴了一顶帽子,拿起剪刀和纸笔,走到美工区一角忙了起来。看到他如此的专注认真,我走到他身后默默关注了一会,只看到他在剪好的纸张上面画了表演区的舞台,画了好几张后,他拿起自制的票去推销给其他区域的小朋友,我听到邵×对迎面走过来的睿×小朋友喊了一声:“请等一下,可以看看我画的票吗?”睿×忙着去吃点心,没有搭理他,邵×补充说道:“我们今天有表演节目,要不要来看,很精彩的。”边说边展示票给睿×看,邵×见她接过票又赶紧地去卖给下一个人,经过建构区,只开口说了一句“要不要看表演,买票哦”,桉×二话不说就答应了,邵×拍拍桉×的肩膀,透露出男孩子之间的默契,后面邵×又陆陆续续地卖给了一些好朋友,用魅力吸引大家买票来观看。

    邵×卖票经过表演区的场地时,发现表演区的小朋友有些还没打扮好自己,着急地喊道:“赶快整理,今天我卖了票请人来看,要表演很好、打扮很漂亮,观众才会再来的。”又看到买票的观众陆陆续续走进来,邵×突然想到,他们没有椅子可以坐,主动叫了悠×去搬椅子,不过悠×听了没有理他,见状他自己搬起了椅子,招呼观众坐下。他看到有些小朋友没有买票走进来观看表演,忙搬起了一把小桌子,嘴巴说着:“这是收票台,入场观众要把票给我检查才能进来。”

    不过演出开始一会儿后,邵×发现收票台的位置会影响自己观看表演,观众也提出邵×挡住他们的视线问题,听到这些声音,他默默地把自己的收票台搬到了观众椅子后面,开心地看起了表演,并时不时向靠近他的观众展示他今天卖票的成果。表演结束后,邵×第一时间走向我,把钱交给我,问我今天赚到的钱能不能找我买东西,我回应道:“那你等区域点评时说说你今天是怎么赚钱的,你遇到了什么问题,和我们分享一下,由班级的同学决定可不可以用来向我买东西,可以吗?”听到这,邵×开心地点点头,欢快地去帮忙收玩具。

    觀察分析:

    邵×是个性格有趣、任务意识强的小男孩,经常想出一些好玩的小点子,在活动中常常处于主导的位置,像这次表演区应该是他玩的第二次吧,他能自己思考,发散思维,想出一个点子,马上征得大家还有老师的同意,在同意后能为此努力,坚守角色任务,具有很强的任务意识:自制表演票—卖票—摆椅子—收钱,包括提醒表演区的演员要做好准备等,整个过程非常专注,把他生活中看电影的经验用上了。

    当然邵×还是个有主见的孩子,发现问题后,能自己进行调整,像自己的收票台位置影响观众观看,听到观众的反映,能马上调整,及时纠正,当机立断,事实也证明他的做法是对的。只要发现问题,敢于做出尝试,解决问题,不管有没有成功,都是好样的孩子!

    应对策略:

    1.把游戏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从今天的学习故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爱学习、有想法、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也发现作为老师,应该尽量作为一个旁观者支持孩子,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相信孩子都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我们再进行介入。

    2.把游戏的经验进行分享

    老师可以把今天的活动写成一篇故事,跟家长分享,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跟小朋友分享,互相学习新经验,加入新玩法,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一个售票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知道售票时如何与他人沟通。

    3.对游戏的细节深入探讨

    如观众的椅子谁去帮忙搬?要不要提前搬?用什么办法制作钱更快?把这些问题和孩子们讨论一下,把解决办法用画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在下次游戏时验证一下这些办法是否可行。

    我们的感悟:

    1.关注幼儿学习过程,捕捉“魔法时刻”

    幼儿园的教育应该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进行实践研究,顺应幼儿的天性,尊重并支持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以及其他多种形式的表现,在游戏中释放幼儿美好的天性,从幼儿自身角度出发,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对幼儿的游戏实录进行观察解读,研究幼儿的经验成长,然后进行反思,从而改变教师观察幼儿的视角,真正落实“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提升教师对教育活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体现幼儿探索成长的足迹。

    2.提高教师观察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观察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幼儿,关注幼儿的投入度,关注他们活动中遇到问题的处理办法,关注材料的层次性等,为避免出现随意主观、为了观察而观察的现象,教师要学习观察幼儿的方法,首先要获取与幼儿相关的信息,了解每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其次,要客观分析幼儿目前达到了什么学习水平,最近发展区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最后针对教师在观察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及专家指导释疑,在不断的学习、碰撞和研讨中提高教师观察能力。

    3.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树立科学儿童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我们开展学习故事的理论支持,学习《指南》可以帮助我们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引导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儿童观,促使教师在观察幼儿的行为时能够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评价幼儿的学习时不是关注幼儿的不足,而是积极发现和欣赏幼儿身上的优势,让学习故事的发展顺着《指南》指引的方向推进,立足发现幼儿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变“教师主导”为“幼儿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彰显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思路。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