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 |
范文 | 胡燕红 摘 要: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能有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根据多年小学数学的任教经历,从当前部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小组的建设与管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几个方面,力图帮助大家从建设到管理到操作几个层面做好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从而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组织 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渗透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大家使用并取得实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学生自学能力差异大,小组内组织调控不当,交流不深刻,不能有效筛选问题等因素,导致所谓的合作学习都成为只重形式、缺乏实效的假讨论、假学习,长此下去,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素养无法得到锻炼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对如何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当前小组合作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 我们看到的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中,小组内成员仅仅按照原有的身高或者视力、性别等因素的座位编排,再简单地坐到一起,便成了一个小组。这样的小组,固然省却了教师的费心设置,从以前不合作、不交流的固定座位“单练兵”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只需要一个转身,拼两张桌子。但在活动中,其弊端也一目了然,首先是组间差异。因为没有统筹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有的组内成员间交流、分析快,得到的结论清晰明确。而有的组由于同时存在几个接受力差的学生,或者有一两个调皮捣蛋的“破坏分子”,迟迟不能有效开展活动,也不能得出结论,成了拖慢课堂进程的障碍,组与组之间的这种差别越大,我们进行科学分组,统筹搭配小组成员的必要性越大。 2.分工不明确 个别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小组活动。分工不明确。由于大家没有明确分工,个别学生无所事事,只好作壁上观,成了小组活动交流的看客,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变成了更为边缘的局外人。个别学生表现欲强,爱发号施令,爱将自己的看法不假思索地宣扬到组内,再有其他成员的“怂恿”,又没有监督,没有讨论验证,最终,一人之见,往往还是片面、简单的言论,未经甄别便成为小组合作的“成果”。这样的结果,既无实质意义,又会影响课堂生成,降低课堂效率。 3.教师设计操控不到位 一是教师对学情掌握不清。或者教材未吃透,对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把握不准。备课不认真,操作层面,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或者不能根据课堂上已经发生的学情调整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与难度,只是按照原有的设计按部就班地操作,使得合作学习成为低效甚至无效。二是课前预设不到位。个别教师为了设置小组合作而设置,为了打造所谓的“新课堂”,造成“合作学习”的假象,只注重活动的形式,而不设计具体可行的合作学习方案,目标不明,指令不清,无具体可操作的流程和内容,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一声令下就让学生进入状态,还期望学生能热烈讨论,积极参与,这种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的“假热闹”,与我们所倡导的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思路与理念背道而驰。三是分配时间不充足。由于设计层面的不够明确清晰,教师对各个环节用时掌控不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出示学习指令后,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当然不可能取得实效。 4.评价不系统不及时 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不全面,有的只有个体评价,而没有小组集体评价;或者偏重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二是评价不及时,小组内表现好的态度、成果、方法不肯定不推广,没有形成固定的形式、系统的方法,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个别小组错误的形式、方法不指出不摒弃,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不及时处理,致使问题长期留存,造成恶性循环。 二、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点 1.科学组建小组和搭配成员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有效地进行,合理组建和搭配是重要前提。小组成员组成不仅要充分考虑学情、智力因素,还要考虑学生性格及情感因素,组内座位要定期或根据需要调整。分组要充分考虑小组内各成员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学科素养、家教情况等方面因素,从而保证在小组学习时协作完成,各展所长。还要确定组长、监督员、记录员、发言人等人主要分工与职责,保证合作学习正常有序地开展。 2.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之一是目标明确,如果目标不明或者偏离目标,那么学习就是无意义不实用的。开展小组合作过程前,教师要组织明确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班级内应形成一整套可以在各组施行的组内学习规章。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清晰的学习流程、清楚的任务分工、明确的奖惩措施,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有规可依,高效规范,从而使每次交流学习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结论与效果,真正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既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又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3.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团队意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意识,合作技能是小组成员的必备技能,我们在平时的小组建设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小组内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能的训练和提升。通过培育,把每个成员的优点和积极品质结合起来,这些既有团队意识又有合作技能的小组成员,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经过“合作技能+團队意识”实际操作,从活动设计、流程制定,经历交流甚至争议,最后集体决策,发挥每个人的知识与技能,最终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也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层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几点注意事项 1.注重小组的监督与评价 小组内的评价既要及时准确,又要系统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个体评价中,评价的师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组内情况,学生的表现言行用合理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充分发掘出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更加认真积极地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在集体评价中,既要公平公正,又要尊重每个小组的特色,充分肯定团队意识好、合作能力强的小组,将其树立为榜样,推动各个小组的竞争。 2.设计好合作的环节与过程 在实施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应对学情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进行系统考虑,尤其要注意设计合作活动的必要性,设计合作内容与形式的实际可操作性,是否符合新课标要求或者单元课时设计意图。合作学习设计的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习个性与综合素养提高的需求,既不能超出学生能力难度过大,又不能一看就知道答案,低效无意义。合作交流形式不应脱离学生实际,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与梯度,使学生充分体会团队合作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在自行参与学习时获得知识与方法、能力与情感。 3.加强课堂的指导与调控 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追踪教学目标,把握学习方向,对学习内容进行再分析,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来掌控整堂课的进程。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有特殊情况,这对教师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课堂流程的操控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如个别学生,会由于兴趣爱好,或者性格特点,或者学习内容的原因,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提醒;有的学生在讨论探索中,方法或者思路明显偏离,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进行点拨;还有对个别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把握小组内问题讨论的程度,对个别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等。教师这样的组织与引导,能使小组的合作学习更加科学规范、实用高效,最终达到育人、启智,收获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阶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鄭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王桂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建民,管锡基.教师有问必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张华.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71. [6]费岭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活动探析[J].浙江教育科学,2007(1):50-5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