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耳鼻喉术后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范文

    宋艳君 高李娜 焦晶晶

    

    【摘要】目的:观察耳鼻喉术后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耳鼻喉术后患者中抽取106例,以所实施不同护理方式为根据,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耳鼻喉术后24h、48h、96h、120h的疼痛评分处于降低状态,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1);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耳鼻喉术后患者疼痛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具备显著护理效果,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心理狀态。

    【关键词】耳鼻喉术后患者;疼痛;心理护理措施;效果;观察

    耳鼻喉病具备较高发病率,对该疾病的治疗,通常运用手术治疗方式,虽说手术治疗方式利于治疗该疾病,然在围术期若未能实施良好护理,则会影响到患者的身心状态,甚至加重患者术后疼痛感,消极影响预后工作的开展。所以,在耳鼻喉术后,需积极实施护理措施,以此保证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对此,本文主要研究耳鼻喉术后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耳鼻喉术后患者中抽取106例,以所实施不同护理方式为根据,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3.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3.9岁。全部患者手术类型包含扁桃体摘除术、鼻窦手术、内耳手术以及鼻息肉手术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1]。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其一,心理干预。个别患者因缺失了解疾病,在术后产生疼痛感时,容易产生焦躁、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疼痛感也会随之强烈。所以,对护理人员来说,需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诉求,解答患者疑问,为患者讲述该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能够有效认知术后疼痛[2]。其二,环境护理。术后,多数患者均会产生烦躁、畏光及畏声等诸多不良反应,因此需尽可能保持病房安静,防止噪音影响患者休养,合理调整光线,防止强光刺激患者眼部。也可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分散患者注意力,保持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患者疼痛感。其三,健康指导[3]。术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以颈部和额部冷敷的形式,缓解患者局部水肿现象,收缩患者血管,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对患者术后24h、48h、96h、120h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分数为0~5分,0分:无疼痛感。1分:存在较轻疼痛感。2分:存在轻微疼痛感,伴有轻度不适感。3分:存在明显疼痛感,伴明显不适感。4分:疼痛剧烈,患者存在消极心理状态。5分: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心理状态极差。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全部患者心理状态,分数愈高,则代表患者心理状态愈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情况评分

    术后24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48h、96h、120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一。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内容见表二。

    3 讨论

    一般状况下,手术位置、范围和疼痛程度之间均具备关联性,虽说耳鼻喉科手术范围相对较小,然因这类手术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存在特殊性质,患者在产生术后疼痛感时,若未能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则会加剧患者术后疼痛感。对于耳部手术来说,不但会产生疼痛感,还极易引发眩晕与恶心等诸多不良反应。

    通过研究显示,疼痛一般被划分为3期,即为疼痛的期待期、感知期以及感受期[4]。在期待期,患者存在严重的恐惧与畏惧情绪,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身体扭动、面部肌肉僵硬、以及出汗等。针对上述情况,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则尤为关键,如利于下降患者疼痛感知度,提高患者疼痛承受度。所以,在耳鼻喉术后,护理人员需密切了解与观察患者实际疼痛状况,了解患者疼痛类型与疼痛位置,记录患者疼痛影响,是否存在失眠、焦躁、抑郁等情绪,疼痛时间是否具规律[5]。而后根据患者疼痛时间、以及程度等,判断患者疼痛发展,从而有的放矢的实施心理护理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健康指导以及环境护理后,发现产生的临床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详细对比:观察组患者耳鼻喉术后24h、48h、96h、120h的疼痛评分处于降低状态,和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疼痛评分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1);护理前,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患者。

    总之,对耳鼻喉术后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效果十分显著,不仅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也利于保持患者心理状态,加快患者恢复速度。所以在临床中,应积极实施这一心理护理措施,并对此予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雨禾.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7):146+149.

    [2] 胡轶.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的应用探析[J].心理月刊,2019,14(14):46.

    [3] 魏丽.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13):78.

    [4] 张佳妮.心理护理在减轻耳鼻喉部手术术后疼痛程度的应用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7):131-132.

    [5] 梁勤.心理护理干预对耳鼻喉部术后疼痛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3):336-33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