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 |
范文 | 张利珍 摘 要:识字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关于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给予识字教学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众所周知,情境化课堂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被广泛而普遍使用。但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优化这种教学方法,则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情境模拟;方法探索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课堂是汉语流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而汉字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可以说汉字的书写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识字,更是以其特殊的功用而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如何构建情境化的识字教学课堂呢?基于此,本文首先厘清情境教学的相关问题,其次针对情境教学法在识字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展开具体探讨,如下所述。 一、厘清情境教学法相关问题 首先,情境教学法的定义是什么?顾名思义,“情境”指的就是情境和环境。情境教学法,就是利用各种环境和情境,丰富课堂的表现形式,利用课本或课外生活素材,创设典型的场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情境化教學”的优势非常明显。 其次,情境教学法有什么特征呢?(1)情境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这是因为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汉字如何读、如何认、是何意等,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写,即在掌握了汉字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懂得如何使用,必须要有效落实在具体的实践之中。(2)情境化教学还具有启发性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学习不仅是一个理性知识的习得过程,还是一种情感的培养活动,这在语文这门学科中表现得尤其明显。适当的情感融入,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当通过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魅力,启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3)情境化教学还具有生活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情境的创设需要来源于生活的素材。只有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另外,学习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空想[1]。因此,接近生活的情境创设,于教学、于学生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分析 以上就情境化教学的相关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接下来将对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展开探讨与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多方位了解学情 近些年来,我国的新课改不断地深入,已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模式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取代,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以一个引路人、指引者的角色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价值被发现和重视。随着这种改变,教师应当要重新认识学生的情况,多方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现状。由于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开始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他们的很多习惯还正在养成中,家庭的影响对这些小学生而言往往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和学校,也应该通过学生的家庭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制订出符合学情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与日俱新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整合网络资源。在识字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将汉字形象化,这种“图像展示法”是情境化教学的一个典型方法。比如“春夏秋冬”四个字,教师可以通过与此相关的景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汉字背后的意思。这其实本质上还是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相比较抽象思维更为发达一些[2]。再如,教师还可以通过歌谣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汉字的魅力。一般来说,歌谣讲究押韵,用词简单,朗朗上口,可以帮助学生训练良好的语感。 3.对比教学,在差异中学习 我们知道,有很多汉字是形似的,甚至读音也相似,很容易为小学生所混淆,但是其意义却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对比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不同意义。比如学习到“好”这个字时,教师可以找一些与这个字相似的字,如“奶”“妈”“奴”等。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可以结合图片或者音像资料进行辅助教学。 三、小结 总而言之,识字是小学语文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板块,教师应给予重视。“情境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被广泛印证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自己的识字课堂中扬长避短,发挥情境教学的优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汉字的神奇魅力。小学语文教师任重道远,尚需不断地开拓进取、创新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秀花.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8(22):284. [2]邝少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情景化课堂的构建[J].学园,2017(35):7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