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探究 |
范文 | 黄少辉 【摘 要】目的:分析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要点。方法:针对微生物标本采集不合理、微生物标本保存与运输不科学等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列举血培养与痰标本采集案例,提出良好的质量控制方案。结果:通过有效实施临床检验细菌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提高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水平。结论:加强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力度,能够减少错误诊断结果的出现,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前质量控制 伴随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质量管理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员素质逐年提升,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有序进行,本文深入研究当前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1 微生物标本采集不合理 在一些大型医院当中,很多标本采集工作均由医护人员完成。因为实验室和临床交流缺乏良好的沟通,医护人员针对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要求,包括具体的注意事项缺乏全面了解,例如,在采集标本之前,患者不知道应该做哪些准备,包括采集标准的具体时间与部位,很多医院对此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特别容易哦出现标准采集不达标现象,使得病原菌检出率不断下降,亦或是虽然将细菌分离出来,但是,此细菌并不是致病菌,不仅不能够提供准确的病原信息,而且还会带来较大的误导[1]。 比较常见的是痰样本采集,在留取标本之前,患者需要使用清水进行漱口,漱口三次,并用力的咳出痰。此种咳痰方式比较自然,医护人员所采集的标本,受到患者上呼吸道分泌物影响较大,人体上呼吸道分泌物当中含有许多细菌,故严格控制痰标本质量特别重要。医护人员可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培养痰标本前,对涂片进行革兰染色,结合细胞的种类,包括细菌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继续培养,或重新采集标准,进一步提升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诊现象的出现。 此外,在血培养环节,在采集标本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无菌操作,在采集之前,要多次洗手,尽可能减少杂菌污染。为了避免皮肤寄生虫感染现象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对皮肤,进行科学的消毒,不断减少皮肤感染。可以使用浓度为75.0%的酒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持续30s以上,并采用碘伏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同样为30s,最后使用浓度为75.0%的酒精进行脱碘处理,待全部干后,方可进行穿刺采血[2]。 采血量不足问题,是血培养当中较为常见的问题,通常成人的采血量不能够少于10mL,儿童采血量不宜少于1mL,不宜超过5mL。采血时机不合理,也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血培养通常在体温高峰来临之前进行采集,由于人体发热,白细胞仅需2min到12min左右,能够完全的通过细胞壁。细菌流入和寒战发作,也会持续1.5h。临床角度来分析,医护人员一般在寒战或者体温高峰之后,进行采血培养,在此事件段,细菌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人体血液当中被清除。采集血培养通常在抗生素使用前进行采集,亦或是停药之后,6h之内进行采集,否则特别容易出现假阴性。 针对脓性分泌物,例如穿刺液、手术后感染的分泌物与外伤分泌物等等,特别容易出现标本采集质量不达标问题。因为取材不合理,容易培养出较多细菌,从实践角度来分析,这些细菌并不是引起感染的真正致病菌,很多致病菌主要在创面上所繁殖的杂菌。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在创面或者健康组织部位过渡段,采取少量的组织,进行有效培养。在培养之前,要对标准进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更好的保证标本质量。通常情况下,见到优势菌的概率较大,但是,也存在一定比例的标本,属于两种不同细菌混合感染而成。若标本采集不规范,则无法准确的反映出病变部位的具体信息,实验室无法出具正确的诊断报告[3]。 2 微生物标本保存与运输不科学 微生物标本保存与运输,主要是维持病原菌活力,避免非病原菌污染,或者出现过量繁殖现象。针对不同目的病原菌,需要采用不同保存与运输方式。例如,脑膜炎奈瑟菌,其对寒冷特别的敏感,在运输标本的过程当中,通过需要将其保存于温室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快速进行送检,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要特别注意此问题,进一步提升检出率。 此外,针对尿液标本,若没有及时运送到实验室,因为尿道下三分之一存有正常菌群,标本特别容易受到污染,再加上尿液当中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容易滋生较多的非致病菌,影响最终诊断结果的合理性,出现假阳性结果,增加临床诊断难度。所以,尿液标准留取之后,要马上送检,在培养之前,还要进行显微镜检验,进一步掌握细菌具体情况,尿道感染,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两种细菌混合感染概率比较低,例如,培养出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细菌,视为污染,医护人员需要二次取样[4]。 结束语: 综上,通过全面分析影响细菌检验质量控制水平的因素,能够保证临床检验细菌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医护人员来讲,要全面掌握与微生物检验方面的相关知识,包括具体的注意事项,构建SOP文件,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孙萍.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及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5-6+8. 李佳丹.PCR檢查法与细菌培养法在阴道细菌检查中的临床检验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9,6(03):47-48. 吴娟,胡昌东.四种临床检验方法对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6):73-74. 卢房利.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8):104-1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