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读”好《月光曲》,教出语文味
范文

    张勇华

    朗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我认为最美妙的声音便是读书声。在琅琅书声中,学生走进文本,在脑海中勾勒文字呈现的画面;在琅琅书声中,学生走近作者,在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深邃思想和高尚情操。琅琅书声中蕴含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初读《月光曲》,了解到文章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写作《月光曲》的过程。怎样开展教学呢?我一筹莫展。于是我再读《月光曲》,发现文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如果仅停留于文字表面,教学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具体经过,似乎无法满足学生的语文诉求。

    经过反复研读,我最终决定用“读”的方式完成这篇文章的教学。如何组织本堂课的教学环节呢?我发现,在《月光曲》这篇文章中,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交代得十分清楚,详细写了兄妹俩和贝多芬的对话。至于月光曲的曲调,作者也颇费心思,将其独立成段,隐藏于哥哥联想到的画面中。确定了这两个教学重点,我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思考,作者写这个故事,难道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月光曲》的诞生过程吗?为了开展更进一步的教学,我翻阅资料,查找贝多芬的相关典籍,发现贝多芬的作品都和贫苦大众有关,他的音乐是写给穷人的。基于以上思考,我引导学生和我一起“读画面”“读对话”“读名言”,读出自己的理解,让课堂充满语文味儿。

    一、读画面,寻找曲调

    《月光曲》是一首钢琴曲,是音乐,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倾听这首曲子。但我觉得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特点,不能为了让学生知道《月光曲》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便简单粗暴地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但读完《月光曲》,我发现“曲中有画”,而这《月光曲》中的画面就是借由哥哥的聯想来展现的。于是,开始上课,我单刀直入,直接进入课文的第九自然段,通过“一读”“二找”“三品”“四填”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想象月光曲的节奏。

    一读:让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

    二找:找出作者写了几个画面,在每一个画面前用序号标注出来。

    三品:学生找出画面后,我逐一击破,带领学生寻找关键词,感受月光曲的曲调,如“微波粼粼”,是细小的波浪,所以此时的曲调应是轻柔的;“越升越高”“穿过”又告诉我们此时的月亮有速度、有力量,所以这时的《月光曲》应该充满活力;最后的“大风”“巨浪”气势强大,所以此时《月光曲》应该是慷慨激昂的。当然,我在具体教学时,并没有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第一个画面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读;第二个画面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抓关键词指导学生读;第三个画面,我采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学。这样由扶到放,学生不仅读出了《月光曲》所描绘的画面,还感悟到了《月光曲》的曲调。

    四填:趁热打铁,整体感悟。

    起先,乐曲旋律______________,就像一轮皎洁的明月正缓缓地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接着,乐曲旋律逐渐______________,如同越升越高的月亮正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最后,乐曲旋律变得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

    填完之后, 我再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现场演奏”:第一个画面请女生读,第二个画面请男生读,最后一个画面大家一起读。这样,学生通过读画面,就感悟到了《月光曲》的旋律和曲调。

    二、读对话,感悟内心

    对话,即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交流,所谓言为心声,对话往往能真实地反映人物的内心,表达情感。对话,有时是非常直白的,直接表露说话者的意图,但有时也是委婉含蓄的,也就是所谓的弦外之音。所以,读好人物对话,对认识人物极为重要。

    《月光曲》构思巧妙,将贝多芬写作《月光曲》的过程通过人物对话一点点呈现。

    欣赏了如此美妙动听的《月光曲》后,学生肯定会心生疑问,贝多芬是如何写出这首曲子的呢?没有过多的赘述,我直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的2-7自然段,让学生到文中寻找自己认为触动贝多芬内心的句子。很快,学生就找到了兄妹之间的对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仔细品读这段对话,你会发现,这段对话非常有趣,也是触动贝多芬内心的部分,它直接表达了妹妹想去听贝多芬音乐演奏会的渴望,同时包含了哥哥无法带妹妹去现场听音乐会的自责和难过,还表现了妹妹的懂事和善解人意。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读“多好哇”来表现妹妹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又通过添加提示语,让学生感受哥哥的愧疚和无奈,抓住“随便说说”一词,让学生读出妹妹的弦外之音。做完这些教学铺垫,我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通过读兄妹之间的对话,学生知道了他们家境贫寒,了解到他们热爱音乐、感情深厚,更从贝多芬听到对话后,决定亲自为他们演奏这一行为,认识到贝多芬的善良。

    三、读名言,升华情感

    正如开篇所说,这堂课的教学,我不想只停留在《月光曲》的写作过程上,我认为教学应该有深度,并且是学生能够理解的,容易联想到的深度。

    于是,课堂上,我以“我的音乐应当为穷苦人民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多么幸福”这句贝多芬的名言做引,引发学生思考,一步步抽丝剥茧,让学生对贝多芬的这句话深入理解,让贝多芬的形象更清晰。再研究贝多芬的两次弹琴,学生明白了:第一次弹琴,是为了弥补盲姑娘因贫困而不能聆听音乐的缺憾,第二次是为知音而弹,知道了月光曲是贝多芬为这对穷苦兄妹而写的,学生因此更加敬重贝多芬。

    教学《月光曲》这节课时,我打破常规,重组教学内容,虽然只是简单地读,却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深刻理解。学生“读”好了《月光曲》,我的课堂也上出了语文味,本色语文,不就应该如此吗!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