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急救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观察 |
范文 | 赵晔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室;急性胸痛;综合护理;应用效果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加之引发胸痛的病理因素各异,常涉及多器官和系统,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接诊后快速与准确的评估、正确的处置是赢得治疗的先决条件[1],而有效的护理又是各项救治措施得以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主要针对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展开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2月我院急诊室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64.12±5.4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25h,平均(13.50±2.14)h;其中心源性胸痛25例,非心源性胸痛9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64.78±5.2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24h,平均(12.50±2.08)h;其中心源性胸痛24例,非心源性胸痛1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神志清楚,排除入院24h内死亡者及其他重要器官病变者。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根据主诉进行分诊,初步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联系主治医生,遵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抢救药物。配合主治医生及时做好手术准备,给予患者常规吸氧,全程予以心电监护,并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了解病情。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应仔细观察患者表情,经过询问了解患者既往病史,了解患者胸痛程度、性质、部位、持续时间及有无放射痛等情况。判断疼痛为波动性、烧灼感、压迫性或针刺样,是否剧烈。观察皮肤有无异常隆起,有无固定压痛点,是否可触及疼痛部位,给予镇痛药物或硝酸酯类药物含服后有无缓解。②严密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当严密的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剧烈的疼痛、痛苦、面色苍白、汗液过多等临床症状。如果存在胸痛,需要找到疼痛的具体位置,疼痛的程度等。皮肤是否受到损伤,疼痛点是否固定。可先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便于缓解疼痛,之后則需要严密监测其心率、脉搏、血压情况,便于一旦出现异常,能够及时抢救。在整个病情观察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都需要严格执行主治医师的医嘱,最大可能的改善预后。③及早吸氧。吸氧不但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症状,且能够稳定患者紧张心理,减轻由不良情绪带来的不适。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使SPO2≥92%,同时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及呼吸方式等有无改善。④建立静脉通道。用药及时有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使用静脉留置针,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故不作为首选[2]。用药前抽取血液检验标本。使用微量泵正确控制液体量和速度,保证给药途径通畅。⑤高危护理。急性胸痛患者中存在部分高危情况,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肺栓塞、大量气胸以及胸腔积液等,随时都可能出现猝死,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当患者的疾病被确诊后,护理人员要立即开通患者的静脉通道,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必要情况下,要对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针对血压过低或是循环较差的患者,应立即实施深静脉穿刺处理,从而准确观察患者的循环情况。此外,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浓度,进而改善患者组织缺氧,便于缓解疼痛症状,稳定其情绪。 1.3 观察指标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回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无疼痛现象发生,生活正常,不受影响;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疼痛现象有所缓解,生活基本正常,不受影响;无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疼痛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影响正常生活。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94.12%、治疗总有效率91.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7%和7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痛在急诊工作中常见,因为病因不同而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和程度的疼痛。研究认为,要想控制急性胸痛的病情发展,首先应重视疾病的早期处理[3]。而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较高要求,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快速准确的配合抢救,及时正确的评估与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临床护理中,通过建立良好的医护和护患关系,使得患者在发病时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治疗的致死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其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手术治疗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提高疗效。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对待急性发作疾病的应变能力,对于不同疾病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全面的护理措施,才能保证治疗的及时、有效,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陈雪妮.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室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7,23(3):71-72. 邱翠,邱健静. 急性胸痛患者的急救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2017,15(4):70-72. 刘芳萍,魏金金,梁 霞. 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的护理体会[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77-7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