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问题驱动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范文

    邵强

    摘要:新课程改革从重知识、轻能力的态势中走出来,营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文章从问题驱动的层面,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共享。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问题驱动创新模式提高有效性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驱动来构建有效课堂的论题进行简单论述,以期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问题驱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把数学知识贯串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发挥问题驱动的效益,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首先应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只有为学生创设生动、熟悉、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收到以问引思、以问促动的效果。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众多方法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特点而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因为贴近学生,所以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欲望。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呈现生动的图片、视频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思考、探究,提高参与度。

    如在教学《对数函数》时,为了引出对数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营造乐学的氛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某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微视频。通过观看微视频,学生直观地看出第一次分裂是1个细胞变为2个细胞,第二次分裂是2个变为4个……如果想得到10000个细胞,大约需要多少次分裂呢?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以以拉面馆拉面师傅制作拉面的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出对数函数的教学重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热情。情境呈现后,提出问题:拉面的制作是将一根拉面不断对折,每一次对折,就是一扣,且拉面过程中面条不断裂,如果拉面师傅一共拉了8扣,能得到多少根面条?如果拉面师傅得到x根面条,那么,这位拉面师傅拉的扣数是y,那么y和x是怎样的关系?这样的问题情境,较之于细胞分裂的情境,更具有真实性、生动性,更能引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主动性……情境的创设,不仅引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而且营造了生动的课堂氛围,为活跃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提高课堂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于问题驱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问题驱动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推动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问题驱动,符合新课改的理念,遵循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改下可行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学会被动听、机械练的课堂模式。教师精心设计有思考、探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活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而且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发展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思维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探究学习能力,发展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时,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教教材,那么知识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學习的兴趣。而教师在引导学习对这个知识进行学习时,融入趣味元素,如呈现商场促销活动而举行的砸金蛋的互动游戏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砸金蛋时,锤子下落之前,能预知自己是否中奖吗?如果有1000个金蛋,其中只有30个可以获奖,那么你砸一个金蛋,获奖的概率是多少?然后,教师继续以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如下面的事件和现象中,哪些能发生,哪些不能发生?引发学生对随机现象、确定性现象的思考和探究。

    (1)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2)实心球放进水中,实心球浮出水面;

    (3)买一张七彩乐彩票,中奖;

    (4)拔河比赛时,队长以“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谁先选择场地,能预知谁获胜;

    (5)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沸腾;

    ……

    再提出具体问题:这些现象中,哪些事件一定发生?哪些事件不一定发生?然后给学生探究、讨论的机会,通过对问题与现象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有效引出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以及不可能事件等的概念,有利于学生结合熟悉的现象和实例来理解这些数学概念。问题驱动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是进行有效课堂构建的前提。

    三、运用探究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以问引思”,是问题教学的主要目的。问题驱动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弊端,通过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解决,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是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无论传统的灌输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你问我答”的问题教学方式,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新课改、新课标的理念不吻合。新的课堂观,要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要求教师提出开放性、生活性、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架起师生、生生互动的桥梁,促进学生谈论、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问题驱动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上文提到的细胞分裂的次数和个数的关系问题、拉面师傅的拉面扣数和面条的条数问题以及《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这些问题都有助于学生通过现象、实例的分析,引发探究学习的欲望,发展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指数函数》时,教师以生活中的“折纸”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如折纸是一门艺术,以折纸为载体的数学问题很多,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如果一张纸的厚度是1,对折x次,厚度y与x有怎样的关系?

    (2)如果一张纸的厚度是a,对折x次,厚度y与次数x又有怎样的关系?

    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促进学生“做中思”,实现“做中学”。学生通过“做”“思”“探”而得出:纸的厚度是1时,对折1次,厚度是21;对折2次,厚度就是22;对折3次,厚度为23……对折x次,厚度就是y=2x。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第二个问题:纸的厚度为a,折纸的次数和纸的厚度的关系式为y=ax,从而得到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形如y=ax的式子是指数函数,你能给出该函数的定义域吗?能不能是零?能不能是1?为什么?这样,折纸的活动,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折纸,手脑并用,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学习能力都得到发展。问题驱动,不仅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激活了课堂氛围,优化了课堂模式,数学课堂不再沉闷、不再低效。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教学,是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的主要教学途径之一。运用问题驱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课堂创新,促学生积极参与、综合能力提升,借助于问题驱动,推动数学课堂更有效。

    参考文献:

    李玉荣.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学周刊,2019(33):104.

    责任编辑:陆晨阳 唐丹丹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