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语文课堂的去繁就简 |
范文 | 吴家庆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不少语文教师刻意求新、求深、求广,使得授课内容繁复、臃肿。这一情况需要广大教师反思。或许,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去繁就简,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去繁就简 语文包罗万象、涵盖古今,生活的天地有多大,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宽。新课程背景下,不少语文教师刻意求新、求深、求广,使得授课内容繁复、臃肿,导致学生应接不暇、招架无力。一位名师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教学就应该去繁就简,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一、去除教学目标的繁复,突出语文思想性 语文的去繁就简,首先要防止教学目标的人为复杂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识字、写字、阅读、表达,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使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比如五年级《梅花魂》一文,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有位老师在教授本课时,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梅花的图片,再介绍梅花的品种、习性,并辅以大量的图文课件,逐一讲解,还罗列了许多描写梅花的诗文等等。整节课的信息量很大,也花费了很长时间,却忽略了思想教育目标,没有把“梅花”与“思念祖国的情感”巧妙地联系起来。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空间顺序叙述的方法。我在上这课时,以赏景为主,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从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开始,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精妙,最后通过仿写练习突破难点。整节课并未面面俱到,反而主次分明,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去除教学手段的繁复,追求语文本真性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确实能够起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上,许多教师在教学媒介的选择上,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语文课成了精彩纷呈的舞台剧,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令孩子眼花缭绕。 在一次识字教学中,某老师在课堂上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先播放关于昆虫的纪录片,再用PPT展示蝴蝶等昆虫的图片、文字,还放映了昆虫动画片等,旨在通过朗读儿歌让孩子们认识“蜻、蜓、蝴、蝶”等12个带“虫字旁”的字。而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该是识字和品读儿歌,可老师忽视了读书、识字,更无从让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味。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其中有一节课为《汉字字体的演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和汉字的起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升学习能力。在一次校级公开课活动中,有幸聆听了一位老师讲授这节课。这位老师个人素养很优秀,课前准备也很充分,制作了许多PPT和影像课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形象直观的课件,结合声情并茂的语言,分析了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化过程,展示了各种字体的字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行草样样都有。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可笔者还是觉得这节课太热闹了,失了本真,少了些语文味。教学手段过于繁复,缺乏对文本阅读的引导,少了學生的互动参与,并未达到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和提升学习能力的预期目标。如果除去一些不必要的课件演示,而增加“猜字谜”、“书写古体字”、“谈感受”三个环节,“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书写古体字”让学生在动手书写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不同字体的特点;“谈感受”既能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又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正如刘铁芳教授曾说的那样,让学生动起来,却看不见教师过多的代替包办的痕迹,课堂的行云流水都是学生的云和水,而不是教师自身的流水。 三、去掉教学内容的繁复,还原简约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学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此影响下,当前的许多课堂,过分强调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有的认为将美术、道法、音乐、科学等学科内容全搬进语文课堂就是整合,忽视语文学科的独有的学习方法,忽视不同学科的特殊性,把语文课变成了“大杂烩”。 《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篇,描绘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语言形象生动,是篇清新、隽永的好诗。一位教师在教授本诗时,把中心放在“歌”字上,先让学生猜测牧童会唱什么歌,又让学生欣赏古今民歌民谣,还让学生学唱了一首儿歌。中国的古典诗词独具魅力,有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教师只要指导学生口诵心惟,就能共鸣感奋、润养心灵。这位教师的教学看似实现了知识的拓展和学科的融合,却让听课教师疑惑,这究竟是语文课还是音乐课。其实,教者并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的诵读和感悟上,淡化了“吟诵”、“想象”、“感悟”,课堂缺少语文味。 总之,语文教学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片面追求教学目标的多而全,教学手段的花样繁多,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生拽硬凑,其实是不可取的,无益于学生的学习。语文课堂应该删繁就简,回归本质。 参考文献: [1]笪国强.宁静,一道美丽的风景线[J].小学教学参考,2011(31). [2]李明远,张青林.教学因“留缺”而精彩[J].教育论坛,2015(1). [3]殷俊.初中语文课堂的“精简”艺术[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6(78). 责任编辑:黄大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