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教育信息化心路历程 |
范文 | 黄晓静 汤才华 摘要: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打造便利、高效、智慧的课堂,以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 智慧课堂 以生为本 教育信息化对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无论是在硬件配备还是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面,都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自身必须不断更新理念,加强培训学习,努力提升信息素养,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回顾二十年的从教生涯,我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从无到有,关注是否会用 1999年,我毕业于舒城师范学校,分配在家门口的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模式,直到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出台之后,农村学校相继配备了电教设备。记得那时我们学校配的是大背投,安裝了科大讯飞“畅言”智慧课堂教学系统和备课系统。虽然农村教育信息化起步晚,但现在想想,起点还是比较高的。那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积极参加培训,在校内率先使用新设备。记得这个“畅言”系统的电子课本点读功能让我印象深刻,下载配套版本的电子课本以后,可点读任意字、词和语句,朗读过程中可随意暂停和重播。我是全科老师,除了在语文课中使用,还在英语和音乐等课中使用,尤其是英语,不用担心发音不准确的问题了,也让课堂充满了生趣。但那时农村学校的老师,主动钻研的较少,用的技术都比较单一,特别是对电子白板等互动媒体,使用率相对较低,包括我在内,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 二、钻研技术,关注功能是否强大 2015年,我通过省统考入职合肥市和平小学花冲分校。这是一所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学校,曾连续多年获得“区信息化大练兵先进单位”的荣誉,老师们的信息化水平总体较高,特别是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氛围非常浓厚。在这所学校,我搭上了教育信息化的“快车”,切身感受到自身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所带来的课堂革新的乐趣。当时,身边的老师用得较多的是smart交互式电子白板,我也加入其中,并努力摸索它的新功能。学校教科研室韦永峰主任非常重视对老师们进行新媒体、新技术培训,我们新进老师向他请教都有问必答,我们很快掌握了常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 2016年,我执教的《我给江主席献花》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二等奖。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多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如翻板、遮盖、魔术笔聚光重点、画线、无限克隆、荧光笔做标记、课程活动工具包、排序互动性工具包、视频和音乐插入、拖拽,等等。运用白板的互动性工具包及拖拽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增强了他们的主体意识;运用聚焦、遮盖、翻版等功能设计出的教学活动,突出了重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交互式电子白板最大的优势是方便师生在白板上进行直观操作、演示,提高了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在此期间,我还积极参加相关的信息化培训。2016年,我远赴福州参加新媒体新技术教学研讨会,观摩期间,我对不同技术类型的课堂有了新的了解,对增强现实、创客等前沿技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2017年,区教体局组织我们赴上海参加智慧课堂培训,我不仅了解了复兰科技互动课堂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对智慧课堂的理念有了新的建构,对智慧校园的建设有了全新的期待。除了官方安排的活动,我还私下钻研希沃白板技术,并积极应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但当时,我的着眼点大都集中在新技术的钻研方面,带有一定的炫技和功利成分。 三、有机融合,关注是否“以生为本”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近两年,我注重加强不同技术类型的有机融合和优势互补,通过学习者与技术环境的智能交互,为学生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2018年,我执教的《詹天佑》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评比,再次获二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节课我首次采用移动终端技术,利用复兰科技互动课堂让传统的PPT容光焕发,追求的是一种交互式的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实效的智慧课堂。在复习导入环节,我利用其中的试卷编辑器和“课堂练习”功能下发试题,学生无纸答题,老师设置的时间一到自动收卷、及时反馈。这样,答题的时候学生会有一定的紧张感,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反馈直观、高效、全面,既有班级统计,又有每道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可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精读环节,让学生交流读书感受时,我适当安排抢答,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为让学生了解詹天佑面临的鲜为人知的困难,我一键下发背景资料,全班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同步而又清晰地看到资料。讲到关键处,我用“百宝箱”里的画笔标注重点、画对应箭头,方便、直观。一键下发课件,可让学生在平板上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示意图,既让学生动起来又让文字鲜活起来,增进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有效突破了重点。通过播放介绍“人”字形线路的微课,利用其中的“多人板书”功能,让学生在平板上画“人”字形线路的走向,有效化解了难点。在小练笔环节,学生写完后,我让他们拍照、上传,教师分组查看,反馈快捷、直观,通过互动课堂的对比展示功能,增强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各有收获。 如今,信息化在教育方面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除了在日常教学和公开课上应用,在教研活动方面,我们利用合肥市教育云平台的校本教研系统进行评课,在省平台和国家平台上传、下载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诊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说,信息技术已深刻影响着教育生态。眼下,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等方面还有更多的挑战,我将上下求索,在教育信息化的沃土上继续开垦、耕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胡小勇,林南晖.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49-5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