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范文

    袁春霞

    【摘? 要】目前,中职和高职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衔接不紧密、重复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中高职衔接生产生厌学情绪,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职业素养不高等现象。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中职起点与高职起点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载体,提高中高职衔接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三基学习,加强护生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学习;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考核与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护生人文观念。

    【关键词】护理;中高职衔接生;人才培養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182-01

    国外护理教育层次多,体系完善,注重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护理人才分层上岗,职责全面。我国护理教育学历层次日趋完善,但规模结构仍不合理,2017年全国31个省市322所医院对招聘护士学历要求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医院在招聘护士时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中职护生就业难度加大。此外,全国126所医院对不同学历层次新入职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达成度情况及其构成情况调研显示:新入职的中职毕业护士岗位胜任力认可度明显低于高职及以上学历层次护士。针对目前我国护理人才就业需求现状,中职生必须提高自身学历和知识水平,才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需求。为有效促进中高职之间协调发展,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教育特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育人理念,提高教育水平,为社会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护理人才。

    1 我国中高职衔接生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中职和高职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无法连接、重复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到位,导致护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不积极,学习效果差,不愿实习,进而导致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职业素养不高。

    2 对策

    2.1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改变传统的中职起点与高职起点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护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递增、工作任务难度递增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中高职衔接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循环教学、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校-院专业共建的基础上,通过三方面的循环教学,即教学环境的循环、教学师资的循环、技能训练的循环,让护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化,学生在中职已经学过的课程不讲或少讲,让学生感觉所讲内容很新鲜,没有学过,真正做到分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获。

    2.2 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考核与评价机制

    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多元考核与评价体系,做到考核与评价的“五结合”,即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 、将考核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将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将知识能力考核与职业素质评价相结合。即将护生的学习成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 ,平时频繁进行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考核。通过蓝墨云班课中的课堂提问、布置作业、测试活动等项目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学习,再通过平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综合评定,平时综合成绩占60%~70%,结业考试成绩占40%~30%。

    2.3 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上传资源;课中进行提问(举手、抢答、选人、小组评价)、头脑风暴、小测验;课后布置作业。每一项任务都赋予不同经验值,从一度学生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转变为学习工具。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2.4 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提升学生自身素养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强化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融入SP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利于接近临床,培养学生爱伤的人文理念。

    2.5 提高学生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

    在学生下临床实习前,集中开会讲解护士资格考试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行购买护士资格考试指导用书或软件,在临床实习期间自行复习,每个月固定一个时间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对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排名,张榜公布;5月份返校后由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进行机考模拟考试2-4次,让学生做到充分复习。

    3 效果

    ①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在2018年12月9日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男星受校联会委托,发布了“高职院校满意度调查结果”。我校在“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环境”及“总体满意度”等4项指标测评中均名列校联会高校前20名,系湖北高职高专唯一入选的学校。 ②提高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契合度,提高了护生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临床;③提高了护生沟通能力及护士职业素养,使其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减少了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张淑娟,张德芳,严军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28):75-76.

[2]????? 林悦凤,王为民.护理专业“3+2”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4.(24):79-80.

[3]????? 丰津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8):29-31.

[4]????? 彭斌莎.“校院共育、三阶递进”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17.(Z1):7-10.

[5]????? 王学松,王冬杰.高等卫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1):171.

[6]????? 徐春苗.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7.4(32):25- 26.

[7]????? 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4.35(10) 103-105+111.

[8]????? 庄玉红.职业院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175-176.

[9]????? 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国办发[2017]63号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