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和自己同课异构 |
范文 | 朱兆霞
摘? 要 本研究呈现的是笔者与自己的同课异构。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合理预设、巧用类比、驱动实践等方法,以期达到立根而生、事半功倍、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在有趣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并牢固掌握知识。 关键词 同课异构;IP地址及其管理;信息技术;类比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34?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17-0111-03 1 前言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依据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最近,笔者跟自己进行了一次“同课异构”。 “IP地址及其管理”章节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和抽象的概念,由于平时学生很少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致使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也会陷入照本宣科、以讲为主的窠臼,教学效果往往较差。笔者一直在尝试跳出这样的窠臼。第一次教学时,考虑到教材中使用2002年江西警方利用IP地址破获网络赌博案的案例来说明什么是IP地址过于平淡,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且作为一段阅读材料,也没有能够贯穿始终,首尾呼应,笔者就以“抓捕悍匪张锡铭”为情境主线,使学生可全程参与追捕张锡铭过程。通过抓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自然而然引导学生进入以IP地址的概念、格式、组成、分类、发展等为知识主线的学习,两条线相辅相成、交相呼应,整堂课气氛不错。 学生由于参与破案,学得也很带劲,对IP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笔者总觉得学生始终是被牵着鼻子在走,而且走得跌跌撞撞。这时,学科组里一位教师指出了这堂课的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太多,学生没有把每一个知识点吃透,是否可以多加入一些操作实践,多应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不正是本节课的症结所在吗?笔者马上进行修改,将拓展的IPv6和IP地址管理的知识从这节课教学内容中删除,放到第二课时,从而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操作体验,在认知冲突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把知识吃透。事实证明,精选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是有实效的。在第二次教学小结阶段,笔者明显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比较牢靠,几乎没有遗忘,在有趣和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 2 合理预设,立根而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它需要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进行理性思考和详尽安排。教学预设从着重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对教师来说,在课堂上预设生成性错误,使学生在“为什么会错”的疑惑心理驱动下,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在第一次教学时,IP地址的概念讲完后,笔者就直接通过例子给出IP地址的格式,虽然学生能够凭借记忆复述该知识点,但感觉那就是填鸭式的灌输,是被动地接受。记得有位名师说过:“教学需要‘捂盖子,暂缓一步呈现,稍迟一点抖搂,并有所保留,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陌生感,有‘知识饥饿感,进而激活其潜在的猎奇心、探究欲。”所以在第二次教学时,笔者在引入IP地址的概念时讲道:“台湾地区警方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了这样一组信息,一串数字11011100100000101010110011110001,有32位长,全部是由‘0和‘1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学生根据学习的课题猜到是“IP地址”。然后,笔者通过播放当时的新闻视频,证实这串数字就是IP地址。 在接下来IP地址的格式探究实践中,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视频,查看本机的IP地址。有不少学生提出:为什么我们的IP地址是10.66.124.X,而不是由32位的“0”和“1”組成的数字,而且还用小圆点进行分隔?这时学生对刚学到的IP知识有了陌生感,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笔者抓住机会给出IP地址格式的核心内容:“由于计算机只认识机器语言,也就是0和1的代码,因此,在计算机中IP地址由32个0和1的代码组成。因为二进制使用起来不方便,不能像同学们刚刚记十进制一样容易记忆,所以又将32位分为四个部分,每八位称为一个字节,然后将每个八位分别转换为十进制,用小圆点进行分隔,这就是我们常见到的‘点分十进制方式表示的IP地址。” 在这种与原有的知识结构有所冲突的情境下,学生听起来更专注、更用心,综合素质在“冲突—反思—调整—加深”的教学环节得到很大提高,达到立根而生的效果。 3 巧用类比,事半功倍 类比教学法是根据两种事物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通过对一种熟知事物的类比推出另一种事物也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式。借助于类比法,实现知识的迁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许多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试图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但教学效果很难令人满意。这就需要教师反思教学方法,运用简单的知识作类比,化难为易,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第一次执教中,关于IP地址组成的教学,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环节: 探究:IP地址登记表中相同处说明了什么?不同处又说明了什么? 这部分设计无可厚非,但是探究结果很差。学生知道IP地址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但绞尽脑汁也总结不出“相同处说明了什么?不同处又说明了什么”。在第二次执教中,笔者在原有探究环节前增加了一个类比的情境: 师:现在我们把台湾地区警方获得的IP顺利转化成了人们熟悉的十进制的数据,就凭着这四个数据,我们能找到罪犯吗?能知道他的藏身之处吗? 师:XXX同学你来说说,你查了IP地址后,相同部分是什么?不同的部分是什么? 生:相同部分是前面三个10.66.124,不同的部分是最后一个数字。 师:XXX同学你来说说,你查了IP地址后,相同部分是什么?不同的部分是什么? 生:相同部分也是前面三个10.66.124,不同的部分也是最后一个数字。 师:哦,原来我们大家的IP地址前面三个部分都一样 啊,这说明了什么? 师:能像我们看到的这两个电话号码一样(图1),知道它在哪个地区吗? 生:因为我们都在同一个局域网中,所以前面三个部分都一样;每台机器又有自己的编号,所以最后一个数字不一样。 很显然,学生的回答已接近标准答案,教师顺势总结:“其实IP地址也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就像电话号码是由区号和该地区一个具体座机号码组成的一样。网络标识确定了该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主机标识确定了在某一物理网络上的一台主机。因为我们所有同学的机器都属于同一个局域网,所以网络标识相同;而每台机子都是一个不同的主体,所以主机标识不同。” 在讲解上述知识点时,笔者通过采用生活中大家易知能晓、较为熟悉的实例,为学生理解概念创建一个熟悉的情境,类比实例固定电话号码的组成结构与新知识点IP地址的组成结构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新的知识点很快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中,探究结果自然生成。类比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图2)。 4 驱动实践,抛砖引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写道:“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实践活动使得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进而增强新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其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效果。 要使学生对IP地址有较深的认识,莫过于让他们直接去实践、观察:计算机没有IP地址会怎样?IP地址重复会怎样?IP地址随便乱填又会怎样?…… 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将拓展的IPv6知识和IP地址的管理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中删除,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并增加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IP地址的概念”教学部分,主要探究活动安排如下: 探究一:把自己以及相邻同学计算机的IP地址登记在表格中。 探究二:同一小组选一台计算机删除IP,观察删除后的现象,讨论实验结论。 探究三:同一小组选一台计算机修改IP,与同一小组另一台计算机的IP相同,观察现象,讨论实验结论。 通过探究一,学生直观地认识了IP地址在实际应用时的格式;通过探究二,学生发现计算机脱离了教师的教学系统,就不能上网了,因此明白了IP地址在网络中的必要 性;通过探究三,学生发现当IP地址相同时,计算机报错,提示IP地址冲突,從而对IP地址的唯一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IP地址的分类”教学部分,为了避免将教学内容变成枯燥数字的堆砌,笔者没有采取直接给出数值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根据分类原理,得到二进制数值,再利用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器计算得出十进制数值的取值范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组数值取值范围的形成原因,最终形成以下分组探究活动: 探究:阅读教材,分组探究A、B、C三类IP地址。 (A类:1、2、3组? B类:4、5、6组? C类:7、8、9组) 1)标出A、B、C三类IP地址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以及有特殊规定的位号。 2)请分别写出A、B、C三类IP地址第一段的数字范围是多少(二进制表示)? 3)利用计算器,把A、B、C三类IP地址第一段的数字范围转换成十进制,填写在表格中。 通过这样的探究实践,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真正把知识“做”出来,达成抛砖引玉之功效。 5 结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完美的课堂,一直是笔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但课堂教学总有遗憾,不可能十全十美;和自己同课异构,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教学内容的把控、教学规律的认知,还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都将经历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重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实践—反思—重组—实践—总结”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不正是每位优秀教师所向往和追求的教学境界吗?■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