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血管介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范文 | 张伟 张学军 【摘? 要】目的:分析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治疗中行血管介入术的治疗价值。方法: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2019年3月止诊治的80例LEAOD老年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后行血管介入术治疗。结果:本组80例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25%;患者术后3个月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均较术前增加,而血流峰速则较术前降低(P<0.05);患者术后3个月VAS较术前下降,ABI、跛行距离均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针对老年LEAOD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介入术;老年人;价值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30-01 近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该疾病是由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后诱发的动脉闭塞性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下肢肌肉疼痛、麻木和发凉等,情况严重时可能产生足部溃疡及坏疽。该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体,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老年人发生各类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因此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以往治疗中多实施开放血管旁路术以及腔内介入术,虽然可取得一定疗效然而缺陷在于创伤较大,因此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临床中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得以快速发展[1]。本文旨在分析对于老年LEAOD患者行血管介入术的治疗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常规资料 抽取院内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3月止诊治的80例LEAOD老年患者,男女性别比为54/26,年龄区间处于62~87岁,均值(71.6±0.5)岁。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LEAOD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我院动脉造影检查提示存在动脉狭窄/闭塞情况;(3)患者均为首次确诊;(4)年龄≥60岁。患者排除标准:(1)存在下肢动脉手术史者;(2)存在恶性肿瘤疾病者。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即 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行皮下注射,0.4ml/次,12h/次;阿司匹林片口服,100mg/次,1次/日;氯吡格雷,口服,75mg/次,1次/日。手术前需控制患者空腹血糖<8.0mmol/L,血压<140/90mmHg,并于术后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 手术方法:患者均于术前接受造影检查,并依据其造影提示的狭窄状况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针对单纯性膝下动脉狭窄闭塞者术中常规局麻,并于同侧股动脉实施穿刺,之后放置5F动脉鞘,于路径图引导下通过导管和导丝进行配合并经由病变段血管通过造影明确导管处于真腔后,可顺导丝将直径和长度适宜的专用球囊进行送入,之后缓慢加压,确保球囊充盈,其压力为7~12atm,持续3分钟。当造影提示残余狭窄小于30%后方可停止进行扩张。针对由于患侧主髂动脉以及股腘动脉狭窄/闭塞而无法进入的情况,或由于导丝进入内膜厚返回真腔困难者,可由足背部/颈后动脉实施逆向穿刺,对闭塞段进行开通之后应用直径和长度适宜的球囊进行缓慢加压,压力为7~12atm,持续3分钟。之后再次造影明确球囊扩张情况。手术后采取穿刺动脉缝合,并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 1.3评价标准 (1)手术成功判定标准:手术后通过复查血管造影提示患者病变血管管腔恢复畅通,且所血流速速度较快,狭窄率<30%;或者患者3支膝下动脉当中≥1支动脉恢复畅通且延伸至踝部之下,同时血流速度恢复正常。(2)对比患者手术前后足背动脉血流指标的恢复情况,包括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和血流峰速;(2)比较患者手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踝肱指数(ABI)和跛行距离的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的相关数据均以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通过( 2 结果 2.1患者手术成功率统计 本组80例患者(114条肢体),共计112条治疗成功,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为98.25%(112/114)。 2.2患者手术前后足背动脉血流指标对比 患者术后3个月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均较术前增加,而血流峰速则较术前降低(P<0.05)。 2.3患者手术前后临床指标对比 患者术后3个月VAS较术前下降,ABI、跛行距离均较术前增加(P<0.05)。 3 讨论 LEAOD疾病属于慢性的进展性临床疾病,同时也是患者全身性动脉硬化及血管病变集中在下肢动脉的体现,通常认为慢性肾病、吸烟、高血脂及高血压等均是LEAOD疾病的危险因素[2]-[4]。老年人多数合并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因而更容易患上LEAOD。血管介入术是对老年LEAOD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措施,同时为了提升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风险,还需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血管病变程度,包括狭窄程度、范围以及闭塞范围等,并且还要关注患者全身基础性疾病的治疗[5]。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通过采取血管介入术患者介入成功率高达98.25%,同时术后随访发现足背动脉血流指标、跛行距离、疼痛评分以及踝肱指数等均较术前显著改善,进一步证实老年LEAOD患者治疗中行血管介入术的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LEAOD患者采取血管介入术,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 刘高岩,孙庆峰,景宝, 等.介入治疗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血流动力学、动脉硬化指标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2):157-160. [2]??? 邓海辉,王晓萍,陈斌, 等.经皮血管内支架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6):77-80. [3]??? 李军,韩燕.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9,29(4):83-84. [4]??? 陈玲婷,王荩,彭飞, 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心理月刊,2018,39(12):111. [5]??? 司佳雨,王荩,李琳, 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护理体会[J].心理月刊,2019,14(4): 47-4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