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生化检验采集血标本的注意点 |
范文 | 李坪友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19-01 生化检验是常见的疾病诊断方法,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常规生化是常见的生化检验手段,能够通过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糖、血脂等指标来诊断疾病。血液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了血常规、生化检验的质量,因此能够影响生化检验的指标,不恰当的采集方式会导致标本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生化检验诊断结果不准确,严重影响了生化检验的诊断作用。血生化中各种数据参数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液样本的保存质量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常见的血液标本采集错误为标本溶血、凝血、容器不符等,这些问题导致血液标本质量不合格,从而影响了生化检测结果[1]。本研究通过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改进血液标本采集的措施。 1 掌控采血时间,熟练采集技巧 护士采集错误导致血液标本出现了凝血、溶血等。血液標本凝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护士在采集血液时操作不符合规范,采血时间过长引起注射器内的血液发生凝固,还有可能是因为抗凝剂的剂量掌握不准确,或者抗凝剂加入试管时间不当等,都会导致血液中出现凝块,以及标本采集后混匀不充分也会出现凝块。血液标本溶血的原因是采血时患者的止血带捆扎过紧,或者抽血时用力过猛导致抽血速度太快,引起红细胞破裂[1];还有其他的原因,包括针头和注射器的连接度较低,导致对血液标本进行混匀时因为震荡力度太大引起了血液标本中出现较多气泡。在开始采血之前要仔细检查所用到的试管和注射器是否干燥清洁。采集血液时一定要控制采集的速度,不可过快或过慢,否则将会导致溶血或凝血,不让消毒酒精污染采集的血液,否则也会导致溶血。开始血液采集前应禁食约12小时,可以允许少量饮水。长时间禁食后人体内的物质代谢速率大于合成,所以不适合测定体内的脂肪酸以及酮体的含量,人体内的激素呈现昼夜规律性分泌,所以在检测激素含量时要注意峰值的时相变化。测试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不需要空腹。抽血前24小时内禁止饮用兴奋性的饮料以及禁止吸烟、喝酒等,抽血前1小时需要睡觉卧床休息,防止情绪激动;检测血脂含量需要禁食12小时以上,但检测胆固醇以及磷脂不需要受到此限制。紧急或危重病人需要随时采血。可根据病人的治疗方案合理解释检测的结果[4]。患者的体位对检测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若需要检测的物质含量极微小,最好是用一次性的塑料注射器。能够避免被玻璃注射器的内壁吸附。采血时尽量不采用止血带。检测易挥发物质需要在注射器中装有抗凝剂,抽血后及时封闭送检。成人一般不会通过指尖或者耳垂的方式采取血液标本,因为容易发生溶血或者血流不畅,导致血液中混入了组织液。新生儿采集血液可通过股静脉穿刺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表浅静脉或足跟取血方式,血气标本需要采集患者的动脉血。 2 做好体检者健康教育 血液标本采集要在清晨空腹时采集,并且采集前一天饮食要清淡,如果患者在采集前一天里食用了大量的肉、动物内脏以及富含叶绿素的食物[2],或者有抽烟、喝酒、熬夜等行为都可能影响到血液标本的质量,例如食用了大量的脂肪会导致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等指标过高,从而错误判定为高脂血症,而这样的诊断结果是不准确的,因此所采集的血液标本也不合格。 注意从体检者主观方面减少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在进行抽血前二周减少高脂饮食,保持良好的作息状态;抽血前24小时内不饮酒、不抽烟、不剧烈运动;停用影响血脂的药物数天;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抽血检查等。 3 做好采血后处理 血液标本送检时间通常限制为血液标本采集后24小时内,如果是一些急诊标本需要立刻进行检测,但是,一些护士因为采集标本量过大导致送检时间超过了采集后24小时引起血液成分出现变化,长时间放置血液标本会引起标本中血小板和葡萄糖指标发生显著改变。要注意迅速将血液标本注入已经备好的试管中[3]。通常来说,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几分钟内就会发生凝固,所以采集人员一定要熟练采集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操作耽误了采集时间造成血液在采集中凝血,溶血而影响检验指标。一些血液标本不能即刻送检,可在4-8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有的标本需要放置在暗处,例如需要测定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含量时。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例如检验标本溶血就会导致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的内部物质浓度显著大于细胞外浓度,因此造成部分生化检验指标偏高[5]。另外,溶血还可导致部分生化检验指标降低,如血红蛋白具有较高还原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可导致部分生化检验指标降低。综上所述,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要注意采血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结合归纳分析出现血液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切实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 参考文献 [l]???? 万东文.临床生化检验中溶血对结果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7(6):90. [2]??? 高晓阳.溶血标本对部分血液生化结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实用预防医学,2017,19(3):439. [3]??? 陈静,杨其江,范贵英,等.不合格血液标本对生化指标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8(3):35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