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的策略浅探 |
范文 | 曾春东 [摘要]生态课堂追求自由的、本真的、和谐的教学境界,它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构建生态课堂,教师就要深潜教材中,为学生创建活动的场域,展开求真务实的探究,同时重视动态生成,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学的品质。同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创设和谐、健康的课堂情境,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生态课堂;动态生成;课堂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叭-0026-02 生态课堂是指自由的、本真的、和谐的、积极的、乐观的课堂。作为语文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深潜教材文本,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营造和谐的互动环境,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科学利用,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在愉快、自由的心态下展开语文学习和实践,形成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应根据生态课堂的要求展开研究,积极构建语文生态课堂,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一、深潜文本,构建生态课堂的框架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潜教材中,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发掘,找到学生思维和作者思维的对接点,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教学规划,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型,这样就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生态课堂的建构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教师要做好统筹规划,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处理,形成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生态课堂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展开调查,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难点进行课堂设计,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如,教学《燕子》一文,教师先让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知道的有关小燕子的信息。如,有关小燕子的歌曲、童谣、谜语、故事等,学生特别熟悉。教师让学生唱有关小燕子的歌曲,学生能够唱出不同的曲目;让学生展示有关小燕子的谜语,学生也能给出了一些比较经典的谜语,如“小小姑娘穿花衣,带着剪刀天上飞”;让学生讲述有关小燕子的故事,学生也能够讲述不少的童话传说。为接轨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小燕子的、写出小燕子的哪些特点。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自然有更多的话要说。这样,结合描写小燕子的特点,学生逐渐进入文本核心。 案例中,为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关于小燕子的多种信息,将学生带人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这样,学生的元认知被激活,给课堂教学注入充沛的动力。在课堂上,学生在思考、讨论,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认知。 二、求真务实,创设生态课堂的情境 求真务实是生态课堂教学的客观追求。教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教学观念,摆脱“花架子”的心理,避免出现“假繁荣”现象,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自由的、愉快的、开放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愉悦感、收获感。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共性追求。但是,不少教师习惯于利用多媒体代替所有的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变成了媒体展示会,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这是与生态课堂教学相背离的。因此,教师要展开自我反思,对教学辅助手段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贴近性、启迪性、务实性原则,就要对制约教学的因素进行调查,为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条件。如,教学《蜜蜂》一文,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表现小蜜蜂有超常的识途能力;然后,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进行讨论:“小蜜蜂为什么有这么强的认路能力呢?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展开描写的?”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视频内容展开热议。有的学生说:“蜜蜂之所以有超强的识别能力,是因为蜜蜂有特殊的身体结构。”也有的学生认为:“作者写一个真实的实验来验证蜜蜂的识途能力,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将学生的学习思维激活;提供讨论问题,使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课堂讨论是最为常见的合作学习形式。虽然这种形式并不新鲜,但如果教师的问题具有针对性,那么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顺利进入讨论情境中。 三、创建场域,激活生态课堂要素 制约课堂教学的因素众多,教师要有筛选意识,对主要因素进行归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形成学科认知的基础。在构建生态课堂中,我们要激活课堂的四个要素:自主探究、深刻理解、主动参与、多维互动。这是四个基本要素也是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教师要进行合理组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感知机会,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剃头大师》时,教师先让学生展开白主阅读,并给出具体的思考问题:“以‘剃头大师为题目有什么用意?这个剃头大师都做了什么事情?课文主要表达什么道理?”学生展开阅读分析,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进行点评引导。为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活动:“请大家找出课堂中描写最精彩的片段,说说它运用了哪些方法,表达效果如何。”学生开始阅读,找出精彩的描写片段。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互动讨论,使他们逐渐达成共识。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展示鉴赏成果,学生都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认知。 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当学生进入阅读情境后,教师提出鉴赏任务,成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他们通过多种的互动形式,鉴赏文本的表达艺术,获得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动态生成,打造生态课堂品质 课堂教学呈现动态化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学习能力。小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有特殊的兴趣,这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要做好充分地筛选和分析,根据学生学习的主观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演绎、故事讲述、课堂辩论、读写训练、延伸阅读等,都属于生态课堂教学的训练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选择,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生成的资源稍纵即逝。因此,教师要抓住生成的契机,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变换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激励,让学生在动态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科核心能力。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定了解;然后,让学生讲述参观海洋馆的经历;最后设置一个动态的训练任务:“在海洋馆参观时,你一定见过不少的海洋动物。它们都具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你能够用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进行展示吗?”听说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展示海洋动物的形态特点,学生参与的兴趣高涨。开始互动讨论时,学生对多种海洋生物进行模拟展示。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学生的模拟展示。 案例中,教师提出了形态展示活动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带人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成功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对海洋生物有深刻的印象,自然能够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在展示过程中,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识更为深刻。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样的设计符合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感知和体验。 总之,构建生态课堂是一种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自由祥和、积极健康的氛围中完成认知构建,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