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适切之学:筑牢高效课堂的根基
范文

    刘磊

    [摘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方法和原始经验,尊重学生的差异,积极创设适切的情境、提出适切的任务、设置适切的板块,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路径,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效课堂;适切之学;教学内容;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 2020)13-0044-02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方法和原始经验,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遴选适切的教学策略、组织适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有效地学语习文。

    一、摸清认知基础,确定适切之学的起点

    因为思维认知、生活阅历等的不同,造成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他们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不仅要对文本进行专业化、深度化的解读,而且要对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行了解。任何一个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种经验正是開展语文教学的认知起点。只有真正理清了这一起点,课堂教学才能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如,教学统编教材《田家四季歌》一文,在组织学生解决了生字词并感知课文的整体内容后,教师为学生出示学习单:“1.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2.说说对这个自然段描写的印象,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3.农民伯伯在四季中都分别说了些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感受。”显然,这样的自主学习单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习单中的第一项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这是课堂教学的保底要求;第二项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需要学生找准课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对课文理解的深化;第三项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不同的要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想象意识薄弱、语言表达欠缺的学生有了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较高层级的活动中寻找到思维发展的方向,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研制多阶内容,确定适切之学的任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行动的纲领,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对话过程中努力的方向。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对教学板块的设置和教学流程的细化,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设置多阶化的内容和任务,以便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如,教学科普类童话《雾在哪里》一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实际,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一是找一找,将课文中包含了“藏”字的语句圈画出来,进行充分朗读;二是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雾”究竟是把谁给藏起来了;三是回忆自己的生活,说说大雾还可能把谁给藏起来。显然,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大雾聚散变化的基本规律,对自然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正是在这一总体框架的引领下,教师为学生精心设置了以上三个教学流程,并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任务进行选择,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说过:“语文教学必须要有适切的教学内容,否则无论树立什么大旗,玩什么花招都无济于事。”课堂中,学生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都学习同一种内容、补充同一种营养,就会导致很多学生发育不良。而研制多阶内容,能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探究、学习和发展。

    三、提供有效方式,开掘适切之学的通道

    语文课程的功能是多样的,我们民族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的,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的路径是多样化的。为了顺应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教师要从儿童的多样性、语文课程的多样性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多样思维,让学生在不同维度的学习中有不一样的收获。

    例如,统编教材的《黄山奇石》一文,作者紧扣题目中的“奇”字,将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写得趣味盎然,让读者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二年级的学生要想真正感受到文本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意义、感受语言的特点,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统整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路径进行综合考虑,有效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首先,教师鼓励学生紧扣文题“奇”字展开质疑:“为什么将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呢?”然后,教师相机设置过渡性、跳板性问题:“在课文中,你觉得哪一块石头是最奇特的?”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最后,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展开学习,如多种形式的朗读并进行语言积累、紧扣插图展开想象描述、借助亲身经历描述自己看到的一块奇石……

    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路径,使学生在不同视角和维度下有了自己的感知与收获。

    四、尊重认知个性,提供适切之学的平台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素养和学习习惯为己任。达成这一目标,要通过一节节课来完成。在课堂上,教师要精心设置高效问题,使学生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融碰撞,或求同,或存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时,首先,教师紧扣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组织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与本单元前面两篇课文《搭石》《将相和》有什么不同?运用哪些方法才能提升阅读这篇课文的速度呢?”这两个问题看似断裂,但其实有着的内在关联。因为,了解文本之间的差异不仅可以深化、巩固之前学习的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而且也有助于发现加快阅读“这一篇”速度的针对性策略。这样,学生的思维被问题激活,他们纷纷结合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提出可以“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等,这样在保障阅读连贯性的基础上,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其次,很多学生发现这篇课文与之前两篇课文的文体不同,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提出了提升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有的学生紧扣课文导读的提示,提出可以借助语段中的关键词语展开跳读;有的学生认为,也可以紧扣关键点展开阅读……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教学主旨,将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作为教学的目标,同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自主探究、获得方法。从学生的交流汇报来看,他们总结提炼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正确、有效。这样不仅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什么目标才是精准的?什么内容才是恰当的?什么策略才是最佳的?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尊重学生的原始经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接受特点,始终将学生置放在学习的最中央位置,积极创设适切的情境、提出适切的任务、设置适切的板块,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责编韦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