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读出童话的味道
范文

    李苏琴

    

    [摘要]童话在低年段教材中占据的比重较大。阅读童话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在低年段童话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概括着读、想象着读、探索着读,再好好地讲,让学生读出童话的味道,感受到童话的魅力,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童话教学;概括着读;想象着读;探索着读;好好地讲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54-02

    童话主要以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童話的故事情节离奇生动,浅显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童话在低年段语文教材中占据的比重较大,近42.8%,这还不包含“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以及“我爱阅读”中的童话。面对如此大量的童话故事,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童话阅读的质量呢?作为一名教师,要根据每篇童话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样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感受到童话的美好。

    一、概括着读,抓主要情节

    有好多童话具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是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培养的好材料,也是引领学生把故事讲好的“支架”。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概括着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童话故事,文章内容简短,韵味十足,特别适合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青蛙,内容是青蛙写诗,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说一说,然后相机板书: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借助板书想故事、读故事、讲故事,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童话故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在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抓住人物和主要事件来概括,而不是笼统地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就算完事。如在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引领学生概括课文: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了“咕咚”一声响。兔子一听吓坏了,拔腿就跑。看到兔子跑,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都跟着跑起来。后来,野牛拦住大家一问,并带着大家一起去寻找原因,终于明白了“咕咚”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了。

    在童话故事教学中,概括地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尤其是一些重要情节,通过概括着读,可以使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想象着读,培养想象力

    童话离不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根据童话内容想象着读是学习童话的好方法。一方面,通过边读边想,故事中的人物、画面、故事情节等都可以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另一方面,在想象着读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以使学生在想象中读出童话的味道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大都配备有许多插图,当图文对应、图文对照的时候,就能促进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如在《咕咚》一课的教学中.要想把想象落到实处,教师还要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到其中的想象点。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这一下可热闹了”,你能想象这是怎样一幅热闹的画面吗?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着热闹的画面——狐狸啊,山羊啊,小鹿啊,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儿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了,‘咕咚来了!”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当时热闹的场面,并为学生搭建这样的“支架”:______ ,____,____,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儿一边跑一边叫:“____,______!”这样教学,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低年段童话教学中,让学生读出画面感是童话阅读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极力寻找童话文本中的想象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描述,以增强学生的画面感,使学生在想象读中感受到童话的乐趣。

    三、探索着读,读出内涵来

    童话语言浅显易懂,故事离奇曲折,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在探索阅读的过程中,读出童话背后的“劲道”。这样教学,学生边读童话,边学做人的道理,不知不觉中,个人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如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这句话中的“笑”特别耐人寻味。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此处展开设问:“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他们在笑什么呢?你能想象到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吗?”就这样,学生在想象中,不仅读出了童话隐含的道理,而且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一个新的童话故事也随之在学生脑海中产生了,这就是童话的魅力。

    童话故事形象生动,对儿童的生活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这种思想教育并不是以枯燥的理论形式提出的,而是读者在阅读中自己感悟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着阅读,从中真正感受到童话隐藏的内涵,充分发挥童话的育人价值。

    四、好好地讲,历练表达力

    童话教学,不光要重读,还要重讲。“讲”不是“读”,也不是“背”,而是代表作者去说,是读者在童话阅读过程中理解内化之后的创造性转化(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当学生能够把自己阅读到的童话故事绘声绘色地讲下来的时候,他们对童话的理解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讲”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详细复述,二是创造性复述。

    所谓详细复述,不是朗读故事,也不是背诵故事。要想让学生把故事讲好,把课文读熟乃至熟读成诵是基础。复述,一是需要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二是要学会转化(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三是要面对听众。在面对听众的时候还需要适时地与听众进行眼神、手势等方面的交流,以增强故事的现场感和表现力。当然,详细复述并不意味着要一字不差地复述,而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故事的内容把故事完整、具体地复述下来。

    所谓创造性复述,就是指作为复述者可直接参与创作。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就故事内容或者添枝加叶,或者改编创造,或者进行续编等。如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课中,课后习题提出:“根据开头续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词语略)。(1)在一片沙漠里,有……(2)从前,有一座大山……”在《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课中,课后习题提出:“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还很小的时候……”在这样的要求中,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以读者的身份接受作品,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主动地参与到故事情境之中,创造性地进行讲述。经常引领学生进行这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提升。

    综上所述,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从童话这个文体特征出发,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采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形式,让学生尽情阅读感受,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悟到童话那独特的魅力。

    (责编 刘宇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