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思考
范文

    孙一菊

    [摘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词句段运用”栏目的开设符合语文课程特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提升。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师要依托课程标准,把握年段特征,明确目标定位;要基于单元整组,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要立足生本,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和语用能力。

    [关键词]词句段运用;年段特征;单元整组;立足生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63-02

    “词句段运用”是统编教材“语文园地”中的新板块,它是一二年级“字词句运用”的发展与延伸。低年段的“字词句运用”主要是集识字、组词、说话为一体,旨在让学生在比较中学好形近字、音近字,把句子说具体。三年级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则是把词语积累、词义辨析、句子品读、情境小练习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因材施教,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把握年段特征,明确目标定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基于这些特征,在三年级“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年段目标,明确教学定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

    (一)揣摩编者意图,明确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与本单元课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揣摩编者意图,为学生的学习运用提供有力的指导。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词句段运用”板块中,提出了“关注《海底世界》一课的开头,并用这样的开头说一段话”的要求。教学的时候,如果教师仅从“你可知道……”这样的形式来指导学生进行仿说练习,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就很难得到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教师需要把课文开头的一句话与文中2-6自然段的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设问开头,引起下文表达的妙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学生的仿说训练才能变得厚重而有深度。

    (二)对接语文要素,明确目标定位

    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定位要能够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相衔接。以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为例,第一小题要求学生“读一读,并说说括号中的词语哪个用在句子中最合适”,这个要求其实是与本单元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等密切相关的。基于此,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教师就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会选词填空,而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结合整句话的意思想象画面,细细品味这些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学习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这样教学,不仅单元语文要素得到了落实,而且学生的言语想象、思维能力等也得到了发展。

    二、基于单元整体,安排设计部署

    小学语文教材依据新的编排体系编写,十分注重单元的整合和语文要素的落实。课堂教学中,要想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就要把单元整组作为一个教学板块,通盘考虑,有效设计。

    (一)整体关照,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

    言语思维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教师要能够以“词句段运用”为媒介,发展学生的言语思维。

    1.依托情境想象,发展形象思维

    情境想象可以帮助学生迁移语言、品悟方法,使学生的言语形象思维得到发展。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中,习题1要求学生“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例句1:“顾客蹭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例句2:“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这两个句子形象地描写了顾客的吃惊以及椰子掉下来的突然。在教学这个习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想象一下顾客跳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这位顾客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动作。在想象中,学生对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会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形象思维得到了发展。

    2.依托范式迁移,发展抽象思维

    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词句段运用”为例,习题2要求学生“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为了帮助学生表达,教材中列举了小燕子外形的描写以及独角仙外形的句子。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结合语文要素和课文例句,教师先指导学生品读句子,并且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并把观察到的事物描写下来的,然后再借助小动物外形的练笔训练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二)融会贯通,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

    1.借助支架,发展学生的言语逻辑思维

    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为例,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在习题2中,兩段话分别描写了清明上河图的人物活动和赵州桥桥栏杆的精美。教学时,在立足于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通过阅读,明白两段话相似的地方,以加深学生对“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写话难度,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2.借助支架,发展学生的言语创新思维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为例,习题2:“你觉得下面的故事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这道习题与本单元习作提示中提到的“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这一习作构思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品题、拟题、议题来激发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然后再鼓励学生与同学交流。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言语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三、立足生本,提升言语思维品质

    (一)找准思维生发点,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

    在“词句段运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言语思维的激活,以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词句段运用”中习题3为例,习题要求学生能够“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转述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并结合转述前后不同的表达,对不同复述练习形式进行整合。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复述,而且把握了转述的要领,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二)依托生活实践,提升学生的言语思维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可以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提供必要的支撑。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习题1要求学生能够对照流程图阅读关于蔡明发明纸的一段话,然后再任选一次手工活动,把它的活动流程介绍给大家。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虽然在平时也做过不少手工练习,但操作步骤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并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针对这些现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我最喜欢的手工”实践活动,在学生做手工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跟手工作品有关的材料包或者观摩手工作品的制作视频,再让学生亲自做手工,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做手工的流程介绍给大家。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言语思维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综上所述,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纲扣本,认真揣摩编者意图,扎实推进语用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让学生的言语理解与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责编刘宇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