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中“引”的艺术
范文

    姜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让学引思”理念的实施,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去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沿着清晰的路线拾级而上,达到多元建构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让学引思;自主探究;积极思维;多元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13-0068-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让学引思”的教学改革主张,很好地表达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让学”是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保证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引思”是要引发和引领学生思考,保证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让学引思”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应把握好“引”的艺术。

    一、科学地“引”,质疑“引思”,由“他塑牵引”变“自主探究”

    “让学引思”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掌握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中,教师应努力构建“让学引思”的优质教学常态,尝试以学科课堂教学范式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真正提升课堂研究的品位。

    如学习“玩”字时,当学生说出王字旁还有个名字叫斜玉旁时,有学生质疑:“为什么王字旁又被称为斜玉旁呢?”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把这个问题作为“课后引”的支点,设计成任务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了重大发现,原来这竟然涉及字理知识。学生探寻到:在古代,“王”和“玉”都是三横一竖没有点,不同的是,“王”字的三横中间一横稍短并且靠上一些,“王”指的是使用特大战斧的将帅。“王”字下面的两横一竖,就是大战斧的样子,最上面的一横表示拿战斧的人。“玉”的三横是等距的,长短一样,古时候指把玉片用绳子串起来,后来为了跟“王”字区分开来,才加上了一点。

    搞清楚了“王”和“玉”的来历及区别后,我再引导学生寻找身边斜玉旁的字,开展“词语开花”的游戏,如“珍珠、玛瑙、珠宝”这些词里都有一个斜玉旁或“玉”字,我顺势点拨:这些珍贵的宝贝用一个词来说就叫“珍玩”,“玩”原来是指把玉器拿在手里把玩,所以“玩”也是斜玉旁。这一教学环节通过质疑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了纵深处的汉字文化,如果没有这样科学的字理探究,学生对这个偏旁的内在含义就理解不了。今后遇到“珠宝”“玛瑙”这些汉字时,就想不通为什么是王字旁,就不能建立起一种意义上的联系。

    这个识字教学片段,涵盖了字形的认识、字义的理解、书写的指导、同类字的归类识记等内容。教师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去设计科学、合理、有价值的具体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二、智慧地“引”,创生“引思”,变“固守陈规”为“勇于突破”

    理想的“让学引思”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然后再进行适当点拨的课堂。为此,我们建立了促进自主学习的运作载体,如导学案、助学提纲、引学单等。

    引学单的设计彰显着“让学引思”的新理念——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自觉者,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小的引学单作为链接点实现了三大链接:教师与学生的链接、课内与课外的链接、真学与真思的链接。

    如《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引学单上的“鱼骨图”就是这样一个链接点。课文是按照王冕的年龄来展开叙述的:七岁父亲去世,家境贫寒;十岁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十三四岁立志学画,终成高手;十七八岁离开秦家,绘画读诗。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把这些事件列在了“鱼骨图”上,很自然地就发现了文章的脉络。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此,理解就还停留在浅表层,没有往纵深处探索。

    “鱼骨图”作为一种贴近儿童心理特点的思维导图,还为学生提供了一根思维的“拐杖”。课上,教师可以进行二次运用,让它介入学生的思维活动中。且看“鱼骨图”引爆的思维火花:有的学生通过粗细的变化来表现课文详略的处理;有的学生通过上下的安排反映王冕人生的跌宕起伏,发现了立志学画是王冕命运的转折点;还有的学生通过头尾的调换来尝试倒叙手法,利用这幅图还学习了顺叙,练习了倒叙,理清并强化了文章的表达顺序。

    学生思维的触角已经由表层的结构延伸到了深层的主旨,且内容与形式的关联性思考也得到了高度彰显。这样的课堂里,思维是核心,表面看起来水波不兴,但在看不见的地方却是暗流涌动,沸腾起来的是学生的思维,这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三、灵动地“引”,辨析“引思”,由“单线生成”到“多元构建”

    教师的“引思”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沿着清晰的路线拾级而上。因而,对课标的把握,对语文课程的扩充、整合和拓展,是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教师要努力让符合“教”的课程,逐步走向符合“学”的课程。

    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见到的衣衫不整的邋遢老人,在爸爸的眼里却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课堂上,教师适度补充了爱因斯坦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从中提出有价值的、可探究的问题。学生在潜心读言悟行以及多元评价中认识到他的谦虚有礼、童心未泯、虚心好学、潜心科研,思辨产生了精彩。最后,教师让學生进行辩论:他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有学生认为他是最伟大的人,也有学生不同意。矛盾的冲击激发了学生的质疑:爱因斯坦不修边幅,无暇整理办公桌,他把时间都用在哪儿了?学生的视野再次聚焦到爱因斯坦潜心科研的品质上,他们深入到文本细节中,通过不断探究体悟,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伟大品质,达成了课堂共识。

    其实,爱因斯坦还很喜欢弹钢琴、拉小提琴、弹吉他,他曾说:不会弹吉他的科学家不是好思想家。他晚年经常去爬山、骑车、赛艇、散步,人们称他为“老年运动家”。爱因斯坦生活中的这些小故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这个伟大而平凡的人。学生课后收集阅读,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视线被引向广阔的空间,学以致用,融通了课内课外。

    从以上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让学”必定包含“引思”,“引思”也必定是在“让学”中实现。当然,“引思”的艺术千千万,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永远是核心中的核心。

    (责编 刘宇帆)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