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阅读就是创作 |
范文 | 高子阳 [摘要]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阅读怎么会是创作呢?当阅读中产生了问题,解决了,并把它写出来了,阅读就是创作。教学人类第一首诗《弹歌》,教师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逐步认识这首诗歌,并朗读诵读、理解诗意、探索创作,使学生明白诗人有独特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不是读读背背古诗所获得的枯燥的词句、抽象的意义,而是体会到诗歌是情感的流淌、表达的灵动,从而理解我國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关键词]阅读是创作;第一首诗;写作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2-0010-04 《弹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首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一首二言诗。《弹歌》没有入编小学语文教材。小学古诗教学,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讲讲这首诗,让他们知道最早的诗是什么样子的。另外,笔者从写作角度进行教学,探究诗歌创作的内涵,教给学生一种学习诗歌的策略。教学《弹歌》,学生会有什么问题产生呢?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了,把它写下来,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作品呢?请看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一、课前谈话,渐入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说什么东西“讨人喜欢,百看不厌”。学生说妈妈、读书、游戏等。教师启发学生背诵古诗,最后说:“古诗被一代又一代人喜欢,是一块珍世奇宝,永远是讨人喜欢、百读不厌的。”) 二、导入课题,逐步认识中国最早的诗歌 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最早、可以说第一首诗是哪一首吗?不知道的请举手。 (全体学生举起了手) 师:不知道没有关系。距离现在那么远了,不知道的人太多了。不信问一问下面听课的老师,现场有500多位老师。我们来测试一下哪位老师知道中国最早的诗歌? (学生把头转过来,台下没有一位老师举起手) 师:亲爱的同学们,很多老师也不知道。其实,我也是2015年才知道的。这是一首怎样的诗,请看大屏幕——(图一) (从学生脸上可以读到惊奇) 师:这就是第一首诗,这叫图画字。我们的祖先最早就这样画字、把诗画出来的。仔细看看,这首诗有几句、几个字,你认识几个? 生:有4句,8个字。 师:非常正确。 (学生纷纷猜测,说出自己认识的字,如“鸟”“石”“竹”等) 师:你们能想到这么多,了不起了。这样的图画字据考证用了几千年,后来有了甲骨文、金文,这首诗变成了这个样子——(图二) (学生一起发出了惊叹之声。有的说比前面的图画字更难认识了) 师:如果你是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专家,你就认识了。刚刚你们说的鸟还像鸟吗?石还像石吗?竹还像竹吗? 师:秦朝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这件事可了不起了,全国开展统一使用小篆,我们继续看这首诗 (学生惊叫,说出自己认出的字) 师:那我们就赶紧看看这首诗楷书的样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生:(读)断竹,续竹;飞土,逐—— 师:这个字“实”是rou.就是肉,这里指飞禽走兽。 三、朗读诵读,体会节奏 师:同学们朗读这首诗。 生:(读)断竹/续竹//飞土/逐实。 师:这种朗读可以。我们还可以变一变,有点节奏感。 生:(读)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师:有味道了,的确有节奏感了。能不能这样读呢?(课件出示) 断竹——,续竹——;飞土——,逐实—— (学生生齐读) 师:有什么感觉? 生:最后一句,感觉不太舒服,有点累。 师:这一发现非常好。“宍”是第四声,声音延长不自然。既然不自然也感觉到累,我们就不要读长。把最后一个字读短,再来一遍。(学生齐读) 师:其实这首诗还可以这样读(课件出示)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师:下面我们练一练,记住“飞、逐”两个字,你要无限地延长。我让你们换气,你们就换。 (学生读:断/竹/) 师:“断”是第四声,竹字是第二声,但古字是入声字,所以“竹”字要读短而促。(学生读) 师:“续”是第四声,也是读短而促。接下来读下面两句。(学生读) 师:飞起来,飞起来,让子弹飞远一点,飞得有过程感。 生:飞……土。 师:接着读—— 生:逐—— 师:受伤的野兽正往前跑,赶紧追,用力把“逐”字读长一点。 生:逐—— 师:追到了—— 生:实! 师:美不美?好玩不好玩? 生:太好玩了! 师:就用这种方式,我们一起来玩。 (学生开心地读着,声音长长的,个个像个音乐家) 师:还想读吗? 生:(齐)想! 师:那就再读一遍。 师:会背了吗? (学生背诵。声音越来越美,非常有穿透力。)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个个都是音乐家,诗歌就要这样读,所有的古诗词都能这样读。大家都会背《登鹳雀楼》,请大家以这种方式读一读《登鹳雀楼》试一试。(图三) (学生读。台下的老师掌声长时间响起) 师:好不好玩?这就是吟诵!第一二声读长,第三四声读短一点,入声字短而促。吟诵还有一些方法。今天,你们掌握这一吟诵方法,就可以读任何诗歌了。这种读法有一种好处,慢慢地读,声音的延长会让我们的大脑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事物,整个人都会在诗里。读着想着,诗就会走进你的心里,你也就理解了诗歌。 [下课] 【教学总评】 为什么要这样教古诗?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早已进入一种怪圈,那就是读背默,大概了解诗意,就算教学任务完成。我国有“诗言志”之论述。受古诗词模式化教学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一首首诗所言的志自己也说不清(教学用书也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背了百余首古诗词的学生,也不清楚这些诗言了什么志。诗是需要教的,且必须要教好。 研读古今中外的诗论,我得到了启发。古希腊人认为:“诗人就是创造者。”我国大数学家谷超豪教授说:“在我的生活里,数学和诗一样是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这两种论述点亮了我的思想,让我找到了诗歌教学的两把金钥匙:一把是创造,一把是深刻。因此,理解诗人的创造力,理解诗里藏着的创造,进而清楚几十个字所表达的复杂与深刻,成了我诗歌教学的追求。这种追求与一些专家学者对小学诗歌教学的要求与理解大相径庭。于是,有了这一课例。 《弹歌》是我国最早的一首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是一首二言诗。《弹歌》这首诗在人间流传近3000年,才有《诗经》的出现。反复读这八个字的二言诗,越想越觉得里面隐藏着很多创造。这也充分地验证了诗人是创造者的说法,诗人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了人类的创造。课堂上如此教学,没有增加什么难度,但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诗的这种神奇。接下来,学生学习任何一首诗歌,他们就会用这两把钥匙去打开诗的大门,以寻找一个个宝藏。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我发现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谈“创作”。直到2017年颁布的 汉字,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表意文字,它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正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汉字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也就是说,汉字不只是记录的工具,更是蕴含着人们的思维、智慧、哲理、思想和艺术。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给我们的课堂融入汉字文化,从而构建厚实的课堂。那怎样融入汉字文化,构建厚实课堂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渗透造字法,让识字富有文化 我国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紧密结合是其突出的特点。如果单纯地把汉字看作是一个个没有规律可言的“字符”的话,那我们的教学便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乏味,教学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汉字的造字法主要分为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和转注六种,而最常用的是前面的四种,它们包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纯朴的思想和超人的智慧。只要我们把文本中汉字的字理与字义结合着讲清楚,那么每个汉字便会成为一个充满智慧的有趣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文化气息来。 如《乌鸦喝水》一文,课文改编自《伊索寓言》,讲的是一只乌鸦往瓶子里放石子,最后喝到水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发现“乌”和“鸟”只差一点,为什么“乌鸦”也是鸟,而乌字却没有那一“点”呢?这一下激起了全班学生的兴趣。于是,教师从造字法的角度给学生讲起。由于前面学生已经接触过象形字,教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与和‘和,都代表连词,你知道还有哪些词也代表这样的意思吗?”学生找出了“同、跟”这样的词,此时鼓励学生将这些词组合在一起,一同记忆。另外,找到差异点,也是学习的方向之一。“‘个和‘各,它们的读音相同,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鼓励学生在语境下辨析,能提高学生的汉字辨析能力。 归类小结的方法正好能促使学生在归类中综合学习汉字的读音和含义。在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后,就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新的课文后展开自主归类,回顾自己以前所学的汉字,自主建构识字系统,这样就能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提高。 四、类比联想,查询验证 小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尝试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推理出汉字的读音和词义,然后再鼓励学生通过查询字典等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汉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汉字识记不再是一件机械枯燥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成为一件富有意义的活动。 在学生学习二年级上册第2课《树之歌》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树”有关的绘本故事,并尝试运用联想的方法猜测自己不认识的汉字是什么意思,然后尝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有学生便阅读了绘本故事《想要一棵好大的树》,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不知道“棵”是什么意思。该学生结合前后的文字进行理解,认为该字跟在数词的后面,后面是名词,很有可能就是表示树木的量词。至于读音,该学生选择了声旁的读音“果”。在翻阅字典后,学生发现自己准确地猜到了该汉字的意思,但是对于其读音却猜测错误。这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促使学生记住了“棵”的读音和意思。学生在阅读该绘本故事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些其他的生词,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加以解决。 当学生在拓展阅读时看到了不认识的字词后,可采用类比联想的方式,先回忆一下是否学过类似形旁、声旁的汉字,然后结合文章的语境加以分析,猜测一下该生词的意思是什么,最后查字典验证。这样的方法能解决学生在阅读中常常遇到生字的問题,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很难自主展开各项语文活动,但是教师若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则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则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开举一反三的自主学习。扶放结合的方法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识字能力的目的。 (责编 韦淑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