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经腹部超声联合经浅表超声对提高小儿肠套叠确诊率的影响 |
范文 | 刘廷琼
【摘? 要】目的:分析经腹部超声联合经浅表超声对提高小儿肠套叠确诊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8年11月作为研究时间,以我院儿科接收的肠套叠患儿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单纯使用腹部超声诊断,研究组则实施腹部超声联合经浅表超声方法予以临床诊断,对比两组患儿的疾病确诊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确诊率(93.75%)相比对照组(68.7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部超声联合经浅表超声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疾病进行诊断,可使确诊率明显提高,为疾病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腹部超声;浅表超声;确诊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288-01 前言: 肠套叠为临床儿科一种较常见的急腹症,主要因小儿群体网膜发育尚未完善、机体抵抗炎症能力差所致,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易诱发肠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必须尽早确诊、及时治疗。临床上多通过X线扫描方法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但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危害,患儿家长并不愿接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方式被逐渐应用于小儿肠套叠疾病诊断中,既可避免放射性危害,又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更受临床欢迎。因此本次研究选取了到我院就诊的肠套叠患儿,予以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诊断,探究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出于2015年3月~2018年11月這段时间,我院儿科收治的64例肠套叠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成研究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均是32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84±1.17)岁;在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15例,年龄1~8岁,平均(4.53±1.26)岁。对比肠套叠患儿在临床上基本的信息资料,结果显示,数据间并未有明显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 纳入标准:①经腹部检测发现,患儿的腹部均存在可疑包块;②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所有患儿均为肠套叠疾病;③本次研究,是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后,方开始实施。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先天性胃肠疾病的患儿。 1.2诊断方法 对照组:单纯使用腹部超声方法对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仪器使用迈瑞DC-N2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生产厂家:四川西美平行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设置探头频率为3.5Hz,取平卧位,常规扫描患儿的腹部,全面记录扫描结果。 研究组:实施腹部超声联合经浅表超声诊断方式。所用仪器、腹部超声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行浅表超声时,把探头频率设置成7.5Hz,腹部扫描后,若有靶环或同心圆征包块,应一步予以浅表超声检测,首先测量包块的最大直径,完成后再精准测量套筒、内外圆直径,仔细对包块内部、周围回声情况听取,并对其内部是否有血流信号、是否出现淋巴结肿大现象等情况加以确定。同时,操作者应了解邻近肠管是否有腹腔积液症状、是否发生扩张情况,完成后,嘱咐患儿改变体位,以观察包块是否出现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疾病诊断准确性情况,收集所有数据,仔细整理后,予以详细临床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软件统计后针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c2检验。在P<0.05时,便能够说明,本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性。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中,有30例确诊为肠套叠,2例漏诊,其确诊率为93.75%;对照组患儿共有22例肠套叠确诊,8例漏诊、2例误诊,确诊率为68.75%,研究组患儿的疾病确诊率明显更高(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为儿科较常见的急腹症疾病,主要因身体内某一段肠管直接进入到与该肠管相连接的肠腔当中,进而阻碍肠内物质的通过所导致[1],由于病毒感染、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小儿肠套叠疾病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小儿肠套叠的患儿年龄均较小,医生很难通过常规问诊的方式对具体病情进行判断,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最佳疾病治疗时机的延误,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不利于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必须对该疾病实施精确的临床诊断。以往临床上主要通过X线扫描进行疾病诊断,但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均较成年人差,X线中的辐射会对其身体造成较大伤害,且具有较高的漏诊、误诊率,使用效果不理想[2]。而单纯使用腹部超声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对靶体特征、腹部同心圆予以显示,但很难对小儿肠套叠特异性进行显示,临床诊断价值并不高。目前,临床上多用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方法对小儿肠套叠疾病进行诊断,此方法不存在辐射伤害,也不会带来患儿生理上的痛苦,可有效穿透骨骼获得图像,并且不会受到其他任何因素影响,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3]。同时,该联合诊断方法可对同心圆体征直径急性准确鉴别,更准确的判断病情,对小儿肠套叠肿块发生部位予以清晰观察。另外,实施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检查诊断,能够对患儿的腹部进行更加准确的扫描、具体病灶位置确认,有效降低漏诊率、误诊率,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检查诊断后,肠套叠患儿的疾病确诊率较单纯腹部超声检查更高,这说明此种联合诊断方法的效果显著,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小儿肠套叠疾病实施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检查诊断,能够有效提高对患儿疾病的确诊率,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更科学的诊断依据,因此值得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肠套叠疾病诊断工作中。 参考文献 [1]??? 王菊云.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原发性及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分析[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 24(S1):61-62. [2]??? 武静, 朱向明, 张霞. 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分析[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7, 36(6):595-597. [3]??? 万金香. 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结果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18(42):182-1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