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借力“一师一优课”探究主题意义下初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 |
范文 | 郭永飞 [摘要]文章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进行阅读教学的整体思路,并通过“一师一优课”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了基于主题意义如何开展阅读教学,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主题意义;初中英语;阅读活动;“一师一优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7-0023-03 安徽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建设了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里面有大量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自2014年国家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来,资源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教学视频,如何把这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思考。 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中,阅读教学“碎片化”问题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未能正确理解和处理语言知识、文本结构和主旨思想三者的关系,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为了避免阅读教学的“碎片化”,语篇分析应从两个方面做起:第一是宏观分析,“从宏观结构分析阅读材料,以把握文章主旨、体裁以及语篇结构”;第二是微观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重点研究词义、语句之间的关系、句子之间的衔接以及句群的连贯性等”。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分析、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内容、落脚点及其依据,并设计精泛结合的阅读活动以及相应的输出任务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本文借力“一师一优课”的课例,从Pre-reading、While-reading及Post-reading三个阶段探讨如何进行活动设计。 一、Pre-reading Pre-reamng为阅读准备环节,此环节的活动目的是提供文化背景知识,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引出本课话题,为进一步理解语篇扫清阅读障碍。在此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标题及所给图片,猜测文本大概内容;也可以介绍背景知识,或结合语境对学生进行重点单词的教学;还可以提出主旨性的问题,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常用的导入方式有视频导入、Free talk、Guessing game等。在这个阶段,切记不要让学生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将语言知识放在语篇中学习,以便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3 Section B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读前活动设计如下: 1.Show a picture of Martin Luther King and ask,“Do you know him?"Then tell students something abouthim. For example, when was he killed? 2.Show a picture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andask,“Do you know this famous building?" Then show an-other picture of it and get students to guess what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 3.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passage, pupil,in silence, etc. 4.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two pic-tures, and then predict what the passage is about. 在這个案例中,教师直接教授单词,这样远远没有完成词汇教学的任务,因为词汇的含义可能有多个方面。作者在文章中使用这个单词或词组的目的是什么?当教师将单词与语篇理解分开教学时,往往不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in silence”为例,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写道:“My parents did not talk after that,and we finished therest of our dinner in silence.”在这个句子中,作者使用了“finish”及“in silence”,作者想表达在听到马丁·路德·金遇害消息的时候,罗伯特一家人感到非常震惊,以至于过了50多年对当时所做的事情还记忆犹新。如果单纯地在读前教单词,那么学生就可能体会不到罗伯特一家人当时的心情。 二、While-reading 1.Fast-reading 在Fast-reading环节,教师要分析、确定语篇主题意义的落脚点。教师在分析阅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此外,教师不仅要分析作者写了什么、用什么样的语言写、为什么写,还要从文本中寻找能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的关键段和关键句,来确定主题意义探究的落脚点,以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活动的形式有:理解文章或段落火意、选择最佳标题、归纳文章结构等。 例如,人教版(2012年版,后同)七年级下册Unit5 Section B阅读语篇主题意义探究的落脚点是在学生分析泰国大象生存现状后,引发学生思考大象正面临的困境,呼吁学生行动起来共同爱护动物。教师可以在快速阅读环节这样设计: Task1:Read quickly and choose the proper topics. Para.1 Elephants are in great danger. Para.2 Elephants are important in Thailand. Para.3 Elephants are very smart. Task 2:Check the best title for it. ______What is an elephant? ____Come to Thailand ______Let's save the elephants _____Elephants are good pets 文章中的关键语句使学生明确本文的主题是拯救大象。通过以上两个任务的设置,可以让学生明确保护大象刻不容缓。 2.Careful-reading 在Careful-reading环节,教师要围绕主题设置问题,促使学生理解段落中各语句之间的联系、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以及句群的连贯性等。问题的设置应该由易到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此环节中,切忌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机械地学习文章结构,否则会导致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一环节,可以根据不同的语篇类型,设置选择、填空、填图表、问答等活动。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 Section B阅读语篇是一封书信,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介绍Ben Smith写信给Miss Li的目的,即对Miss Li所给予的直接帮助(give money to Animal Helpers)及间接帮助(make itpossible for Ben to have Lucky/change Ben's life)表示感谢;第二段和第三段介绍了因为Miss Li 的善举,Ben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Lucky,Lucky在生活上给了Ben很多的帮助。本文主题意义探究的落脚点是“帮助别人”。从这封感谢信中,学生可以看出Miss Li的一个善举给Ben的生活带来了极人的改变,并基于主题学习进行反思:“Can I do something for others?” 教师要基于上述主题意义理解目标,合理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对主题形成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及内在逻辑关系,而不能仅仅就Lucky这一表层事实性信息设计零碎的问题,否则只会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教师在教授该语篇,帮助学生理解细节时,可以设计如下活动: Activity 1:Why did Ben thank Miss Li? Read Para.1&4 and complete the pyramid(金字塔). Activity 2 : Read para. 2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ctivity 3:Read para.3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questions. Why does Ben call the dog "Lucky"? How can Lucky help Ben?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还要设置有梯度的各种问题,逐步推进,层层引导,以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Unit 7“Teenagers should be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Section A的“MomKnows Best”的教学,一位教师设计如下: T: What did the mom do when the writer was a ba-by and a small child? Ss: Sang to the writer, stayed by his/her side... 如果信息的提取到此为止,那么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只是表面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要提出启发性问题。 T:Why did mom do these things? Ss: Mom loves the writer. T:If you were the writer, how would you feel? Ss:I would feel very warm. T:How many “when”s can you find in this part? Ss:Four. T:Why did the writer put so many “when”s here? S1:To make a thyme. S2:To say Mom was always there with the writer. T: Can you make such sentences? Ss:Yes. 如果教師在教学中能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那么学生就能跟着教师进行由浅入深的意义探究,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精细化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提取、梳理、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Post-reading 在Post-reading环节,要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并结合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输出任务要从主题范围、语言形式、信息内容等方面尽量与阅读内容相符合,使学生在完成输出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阅读主题意义的内化、吸收和迁移转化。读后活动可以是复述、画思维导图、写作等。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Unit 14“I remember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Section B的Reading时,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读后教学环节: Task 1:Free talk Who is the person you want to thank most over thelast three years? Why? Task 2:Writing 某杂志社面向九年级毕业生征文,请以“Thankyou,my teacher!”为标题,结合具体事例,用英语写一篇短文参加此次活动。要点如下:1.严格要求;2.耐心指导;3.热情鼓励;4.……注意:1.词数80~100;2.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任务一的设计与文章第二段结尾句“Never fail tobe thankful to the people around you.”相呼应,再次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认知。任务二侧重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主题语言以及信息表达的思路和逻辑迁移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这样设计可以很好地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明确主题意义探究是否有足够的载体。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多种形态的主题拓展阅读类的视听学习材料,使学生有多个视角、多种形式的主题信息输入,多感官参与学习。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和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建构要围绕主题内容,通过听、说、读、写多种实践方式来实现。教师无论是采用哪种阅读教学途径,最终都要回归主题意义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张琳琳.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8):37-42. [2]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2017(2):19-23. [3]李宝荣.基于主题意义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路与策略[J].英语学习,2018(11):5-7. (责任编辑 周侯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